【教学目的】
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
“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桌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
二、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
1、易混易错字:
白痴、沮丧、绝妙、懊恼、神圣、蹑手蹑脚、潜滋暗长。
锯(电锯)蹑(蹑手蹑脚)眶(眼眶)受(接受)
踞(盘踞)镊(镊子)框(木框)授(教授)
2、词语解释:
懊恼:心里别扭、烦恼。
沮丧:灰心失望的意思。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洋溢:充分流露出一种情绪或气氛。溢:充满而流出。
难以置信:难以让人相信。置信,相信。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和精力都投入进去。
天方夜谭:书名,即《一千零一夜》。这里指信口开河,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美妙:美好可喜。
声望:为群众所仰望的名声。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并思考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
⑴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⑵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2、文章层次:
⑴家中练琴遭冷遇。
⑵林中练琴遇知音。
⑶舞台演琴生感慨。
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男孩的心情有是怎样的?
别人对“男孩”的评价: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男孩的心情:沮丧灰心)
五、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
1、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
2、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说说文章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
二、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
(我独自来林中拉琴,正感到懊恼,不由得诅咒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老人。“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不一致,之前是为了到林中坐一会儿,之后是为了帮助我,因帮我而改变。)
2、“听众”的语言随着听琴的时间推移,其内在含义是怎样变化的?
第一段话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妇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惟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第四段话是在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妇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
3、“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
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毅力: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三、开动脑筋想一想
1、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想像一下老人想帮“我”时和看到“我”成功时的心理活动?(可以做适当的艺术加工)。
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4、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
四、品读评点
任选一段令你动心、与你情感、生活贴近,易诱发你创想思维的场景片段进行研读,品味作品的特色和方法,为下面构想生活故事打基础。
五、生活故事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经历”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
导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相关词语,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从中体会老教授对作者的鼓励及由此了解作者的心理及技艺产生的变化,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
3、体悟环境描写,人物心理,行为描写的作用。
导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等学习活动,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的真挚情感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导学难点:
体会老人的良苦用心和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学习时限: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依题激疑,导入新课
“众”的意思是什么?“唯一”与“众”不自相矛盾吗?
这“唯一”的听众是谁?为什么要称她为“唯一”的听众?这位听众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设计理念:这是一个悬念式命题,通过依题激疑,可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产生迫不及待引导学习该文的内驱力。)
二、读文正音,释词会意
1、自由大声读文。
2、指名朗读课文,力求读准读通读顺。
3、交流理解带生字的词语及其他相关词语。
(设计理念:夯实基础,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本要义。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及相关词语,为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有力保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想“我”的心理和技艺有什么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通读全文,有利于对文章脉络的整体把握,实现由整体入手理解课文主旨的目标,并为下一步品读赏文奠定基础。)
四、细读课文,寻找共鸣
1、带着问题读课文。
2、交流各自最受感动的是什么?
(设计理念:老人“装聋”的良苦用心,会给每一位读者带来心灵震撼,“假话”与“真情”相映生辉,让学生直接捕捉自己的心灵感应,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五、作业练习,巩固所得
1、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语文和“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进一步感知“我”成功的根本原因。
2、抄写生字及相关词语
(设计理念:巩固练习是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一环,而熟读课文则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
板书设计
真诚无私的帮助
白痴
无法割舍
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
唯一的观众
【教学目标】
通过课内外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能准确地把握文中长句的朗读停顿,积累文中如“蹑手蹑脚”“夺眶而出”“诗一般的语言”“难以置信”“全力以赴”“满头银丝”等好词以及好句子。
阅读理解课文,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分析人物的思想情感。从而联系生活实际,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类似“骗人”和“被骗”时的心理活动加以袒露和客观地分析,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感受老妇人不惜以说自己耳聋为代价,鼓励,帮助他人树立信心,取得进步的美好心灵,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陶冶提高。
【教学重点】
将文中骗和被骗的动机,结果以及人们对之的理解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父母长辈善意的骗,和无奈的被骗(被儿子女儿欺骗),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教学难点】
从老妇人不经意的一次说谎,促成了“我”的对学习小提琴的积极态度,甚至对人生的积极的看法。
【教学过程设想】
一、设置情景,点拨中心,导入课文
假如在你的生活中有人欺骗了你,你会怎样做?那么你有没有骗过人家,你又为什么骗人家?今天我们看一个骗和被骗的故事。
二、朗读熟悉课文内容
请学生范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其他学生认真听朗读,读后点评朗读的情况。)
学习文中一些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以及生字词。
沮丧、蹑手蹑脚、打搅、天方夜谭、潭水、羞愧难当。
三、提问,分析问题,深究文章内涵
(小组讨论。)
找出文中“唯一的听众”──老妇人的有关人物描写,说说老妇人骗“我”的代价,当时是怎样想的?(在黑板左边书写“骗”字。)
1、文中相关的人物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
2、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作出回答,有道理的都应该得到肯定。
老妇人骗“我”以后,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变(书写在黑板右边)。
我变了,是像社会上的青年人受到坏人的欺骗一样变坏了吗?
不是。将文中第三段中关于“我”变了的话找出来学生一起朗读。
(用一个箭头联系“骗”和“变”)请你说说,为什么是“骗”,却让我变好了。
老妇人的骗,是对;我;的鼓励,激励我的斗志,是善意的……(骗变)
四、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自己在生活中的“骗”和“被骗”
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表白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最好,不管学生语言组织得是否优美,都应给予高度地评价。其他的,适当加以引导评价即可。
五、课后思考及相关练习
我们一般说秘密是要保守的,为什么文中第五段“我”要“珍藏”这个秘密。
请你将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到你的摘记本上。
【教材简析】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人们:默默的关怀,真诚地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由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成功。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学会关爱。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听众”理解词语。出示:唯一的听众。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唯一的听众”是指谁?“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带着这几个问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那么,聪明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提醒大家,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哦!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现在这两个问号,你能解决了吗?
⑴“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的老妇人。
⑵“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同学们可真聪明,第一个小问号轻轻松松就擦去了,但要把这第二个小问号擦去,还得回到我们的书本上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画出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一边读,一边想,并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学生默读课文,画句子。
三、深入理解课文
1、一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是个音乐“白痴”,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躲到了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这时,老人对我说了什么?(学困生)
相机出示: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出示词语)介意指导朗读。老妇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为什么要溜走?
引导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老妇人给我“我”勇气和力量。
这时,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的老妇人。再读老妇人的话。
2、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引说──(齐读句子)。
(出示):“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指导朗读。
是呀,老人的语言如诗一般,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此时此刻,她心里在想──?(引导学生体会老人是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
3、你还找到了哪句(出示):“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指导朗读。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想象什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优秀生)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听了老人的.话,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喜滋滋的,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5~8自然段,体会老人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在鼓励我,催我上进。
4、过渡:老人的鼓励,给我了信心和力量,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对我的变化,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出示词语):难以置信(理解)。
我又在家里练琴了,我不在乎妹妹对我的评论了,我也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琴了,家里人对我的这一变化──难以置信。
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出示词语)潜滋暗长(理解)
有一次,她竟说──引说,这时,老妇人又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这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
5、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中等生、优秀生)()的老妇人(由外貌上升到品质)
6、此刻,小伙子有多少话想对这位“耳聋”的老妇人说啊!所有的话,都凝聚在他的琴声中,(相机出示12自然段)指导朗读,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到小伙子此刻的心情吗?(感激、激动)
四、总结课文
1、情感升华:“我”,从老妇人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妇人,感谢老妇人的热情鼓励,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这也是我们同学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
2、同学们,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妇人一样,一直默默地鼓励和支持着你的人?(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等)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作业设计
你能给文章添上一个结尾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真正的小提琴手
鼓励关爱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人真诚无私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体会作者对老人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2、体会侧面描写队表现主题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妇人的美好心灵。体会作者对老夫人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读悟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小提琴乐曲磁带,录音机。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环境,导入新课
1、播放小提琴曲。
2、师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对,是小提琴曲是多么美妙动听,可是要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得付出多少的艰辛,尽力多少的磨难,而一个别人以为是音乐白痴的人却能在舞台上为成百上千的听众演奏,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小提琴手的成长经历。
3、扳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字词的认知、理解情况。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4、学生汇报、交流。
5、“唯一的听众”中“唯一”是何意,“听众又是何意?(“唯一”:独一无二的,听众:老妇人。)
6、读完文,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
7、学生各抒己见。
三、研读重点、感悟中心
过渡:这样一个心灵美好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刻画人物的什么展示在我们面前呢?
1、浏览课文,划出描写老妇人的句子,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读懂的,在旁边打上勾或者写几句感受,读不懂的可以问同桌。
2、交流所画的句子,师相机点拨:
⑴“是我打搅了你吗?……请继续吧。”
①他真的耳聋了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为什么那么说?
②她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时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
⑵“也许我会用心……就在每天的早晨。”
①“你读明白老人的用意吗?
②在作者看来,这是什么样的语言?你能读出来吗?
⑶“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①“老人说的什么真不错?她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②读到这儿,对老人。你有没有更深的认识,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
(懂得教育方式,真诚无私地帮助鼓励年轻人)
⑷“老人平静的望着我”
①老人平静地望着我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②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从那平津的眼神里,你能看到什么力量?
(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为我”的点滴进步而感到高兴。对“我”提出更高的要求。)
过渡:此刻,一位关心鼓励年轻人,懂得教育方法的老人鲜活的站在了我们面前,而作为文中的另一位主人公“我”,作者则主要通过人物的什么是刻画形象的?(心理活动)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病读一读。
4、“我”心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老妇人的关心和爱护鼓励和支持。)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目的是什么?
(为了更好,更真实地衬托出老妇人的美好的心灵。)
2、教师总结写法:
这种写法叫做侧面烘托,今天,老师在告诉同学一个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写作小窍门)
写作小窍门:刻画人物形象通常会抓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态,动作,外貌的描写,有时,也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特点揭示文章主题。
3、生齐读小窍门。
4、文中还有一个人物角色也是侧面烘托,你们嫩找出她是谁吗?
5、同桌两人合作读文,再次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五、读写结合,扩展延伸
1、师总结全文:同学们,老人那善解人意的话语,是对“我”真诚的鼓励,她那平静的眼神,则是对“我”我省的鼓励,正因为有这些力量才是作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成功,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对这位唯一的听众吗?
2、生自由抒发。
3、出示句子,生读。
4、平静的神情后,老人在想些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段描写:
⑴当我沮丧地想离开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再说……
⑵当我每天去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再说……
⑶当我渐渐走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再说……
5、交流。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转述故事,把握文章主要信息。
2、由“静”入手,读懂老妇人这一形象。
3、感受人物高尚的情操和人与人之间美好真挚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寻章摘句,品读词语,悟出老妇人静的外表下隐藏的丰富情感。
难点:读懂老妇人举动的深层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说:“颐天地之和,莫先于乐,穷乐之趣,莫过于琴。”古人认为琴是传递心曲最好的途径。正因如此,范仲淹一生爱琴,且一生只弹一支曲子《履霜》;也正因如此,才有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谈。今天我们也将看到一个有关于琴的故事,但这琴不是七弦古琴,而是一把小提琴。……
书写课题特意将听众写成繁体字:唯一的聽众
(虽然我们现在已不用繁体字,但我还是希望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听众的听的繁体字,当中有一个“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去贴近这篇课文,走进这个故事中。)
(二)心贴故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并尝试运用这些成语以第一人称简要地复述本文的故事。
(三)心贴心
1、从大家刚刚的复述当中我们发现文中的“我”后来有了成百上千的观众,可为什么要称这位老妇人为“听众”而且是“惟一的听众”?让我们寻章摘句,先找到描写老妇人的句子,试着用文中的一个字形容老妇人这位惟一的听众。(静)
2、你能读懂老妇人的静吗?让我们一起静静地品味这些句子,心贴着老妇人的心去思考,在这静的外表下隐藏着怎样的心情?以这样的句式来表达:
她的静是一种(静是一种娴静儒雅之气,静是一种肯定鼓励之意,静是一种温柔呵护之情,静是一种聪明智慧之举。)
3、这样一位颇有声望的教授,为什么能一直坚持每天一大早就来到树林里,一个人静静地听“我”拉琴?
老妇人对音乐的爱
老妇人对青年一代的爱
“我”对音乐的爱
追求音乐的执著劲儿
(对艺术的钟爱让他把这份爱也洒向了热爱艺术的青年,人格越伟大的人越平和。)
(敬)
4、老音乐家为何要编织谎言骗“我”,为何不亲自教“我”技术要领?
(精神的教育远胜于知识的传授)
(境)
(四)心飞扬
(可留为作业)“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当“我”得知真情后,还是一直早早地来到林子里,为这唯一的听众演奏,请发挥自己合理的想象,“我”在得知真情后第一次为老妇人演奏会有怎样的心情,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真正从心底流出来的音乐来到世上,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寻找聆听的耳朵;真正用心创造的音乐来到世上,不是为了赢取名利,而是为了寻找知音。)
四、回扣题目,总结
老妇人带着对音乐深深的敬意,把爱洒向了一个钟爱艺术的青年,她用平静的眼神、平和的话语,给“我”创造了一个充满爱的美好境界,她用心听出了“我”的心中之曲,所以她称得上是“我”唯一的听众。
此时我们再来看题目,我写的这个繁体的“听”。它的右半部分不仅有“心”字,更有一个“德”字的右半部分。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我们通过用心贴近故事,贴近人物,看到了这位老音乐家从心中迸发出的智慧,从心里流淌出的品质。
一、教材内容分析:
《唯一的听众》是北京版十二册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而课文的理解重点就是通过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因此,在学习课文时,应着重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写人文章在描写上的特点。
此外,本文还有一些美妙的句子,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应引导学生赏析语句,学会欣赏。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做他们的倾听者,不吝啬自己的微笑和鼓励,让孩子从我们这里找到自信和满足,健康地成长!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学习语文的方法,一方面学生知道写人的文章应该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的情感。另一方面,学生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知道该抓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描写,但是如何抓?学生还不是很有方法。基于学生的现状,我在设计时,为学生搭建了各种理解的桥梁,如:换角色的体会、感悟、朗读等。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说明语文课程在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将语言文字教学与实施德育结合起来。这篇课文文志兼美,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感受人物的品质,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同时,第三段的阶段目标中还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在教学时,我从整体入手,第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初步了解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老人的好品质。
四、本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语言、神态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感激、敬佩之情。
2、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3、理解老太太对我一份特殊的关爱和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五、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老人说的话以及老教授的神态,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六、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来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真诚无私的帮助。
七、教学活动设计:
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原则,我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与“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课伊始,趣伊生”,虽然本课时已经是第二课时了,但是我还采用了由音乐导入,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在课的开始就将学生带到优美的乐曲中,培养学生赏析能力。接下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老人图片和统领文章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激起学生兴趣,为学生整体把握写人文章的特点做好铺垫。在精读课文的环节中,抓住老人的语言、神态描写,感悟老人的形象,在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时候,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借读者的口说出来,从而掌握写人文章的特点。接下来引导学生提升情感,以一个“我”的成功源自老人的鼓励、帮助,是不是缺少了些什么呢?的问题,引导学生抓文章的辅线,提升文章的人文情感。课结束时,我给学生布置了写人的文章,深化关爱的情感,并将本单元写人的习作前移,降低习作的难度。
本课的德育实施力争做到润物细无声,巧妙地分散在品读语言文字中,并在板书中呈现出心的形状,预示关爱的主题。
八、课堂评价:
我认为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设计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了写人文章的特点,体会到了老人的良苦用心,从而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关爱;从学生的朗读和课上的情绪,可以看出学生感受到了文章语言文字的美;阅读能力、赏析能力、写作意识等得到良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