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阿林

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1、已有能力储备

  在小学,学生已基本能够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并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本文的学习,应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特征,同时还应逐渐地学会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2、教学切入点

  学生对于写作往往有一种茫然和恐惧感,本文的学习应通过活泼生动地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一点点地积累写作技巧,发现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初一下期的学生,社交面逐渐扩大,有的也很喜欢参加朋友同学间的Party,本文也正是在描述一个聚会,让学生身临其中,感受氛围,可以使他们从情感上得到独特体验,同时也让他们从一种亲切的角度走近这些他们曾以为崇高无比的作家,并走近他们的作品。

  【教学建议】

  本文以简短的篇幅刻画了四位名作家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性格特征。写人物怎样抓住肖像特点;如何做到声态并作,从表情写到内心;如何在叙述、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本文都是典范之作,所以就本课而言,应达到以下几个学习目标:

  1、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通过本文学习,向学生介绍这几位作家,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自主阅读。

  对于第一个目标,要求仅限于了解,在《语文课程标准》(下简称《课标》)中要求7~9年级的学生在写作中“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而几种表达方法穿插使用的写作手法学生应该逐渐了解。第二个目标是本文的重点,在《课标》中对7~9年级学生的习作提出建议“捕捉事物特征”。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应在教学中运用“实践教学法”和“比较教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多表现,我采用让学生首先口头表达,之后看作者是怎样写的,然后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练习,课后再作写作练习。不断地写作实践,又不断地比较(与作家比较,与同学比较,与自己比较),通过发现差距和发现进步,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最基本能力──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通过阅读练习活动将知识与能力相融合,在过程中体会方法,并产生独特体验情感从而改善学习的态度。第三个教学目标是开放性的,主要是通过情景设想,使学生被福楼拜家的气氛感染,了解这几位作家,并愿意进一步走进他们和他们的作品,从而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

  【媒体建议】

  带投影仪的电脑。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导入:投影仪投出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的像。三组学生,每组两人,一位同学进行口头描述,不能说名字,另一位同学猜是谁。三组比赛谁描述得好,谁的正确率高。

  二、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比赛挺激烈,老师也想来参加,而且我坚信自己能赢。老师要让大家猜的第一个人呢,他的小说《最后一课》咱们刚刚学过。(都德)

  这时学生会“不服气”:因为老师说的是他的作品,“犯规”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也来“犯规”。

  (这个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了解有关本文的一些文学常识)

  教师语:既然大家认为老师“耍赖”,那么老师换一种方法也能赢。教师打开教材,朗读“他中等身材,微微发胖……”

  学生可能再次“抗议”──老师用了莫泊桑的描述,肯定要赢。

  教师置疑:为什么用了莫泊桑的描述就会赢?(莫泊桑的描写比我们好)那么为什么莫泊桑的描写比我们好?

  学生可以思考并发言。

  教师语:本文主人公福楼拜曾对作者莫泊桑说:“不应满足于‘差不多’”──也就是说描写应当准确。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当知道作者是如何做到准确的。

  三、探究写作秘笈

  学生朗读课文,并找出描写福楼拜肖像、语言、行为的语段中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

  “蓝色的”、“古高卢斗士式”、“军号”、“亲自”、“大方”、“风帆”、“大笑”……

  由此学生可以谈出自己对福楼拜的认识:博学善辩,热情好客,开朗豪放。

  思考:为什么经过莫泊桑的魔力之笔,人物就栩栩如生了。

  (学生探究讨论)

  教师点拔:如果我说“这个人有两个眼睛”大家知道老师在说谁吗?(学生笑)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两个眼睛,这是我们的共性,然而如果老师说“这个人有两只有神的眼睛”甚至说“有两只带了黑镜架眼镜的有神的大眼睛”大家已基本能猜出可能是哪位了,因为“黑镜架眼镜”和“有神的大眼睛”是他不同于大多数人的──学生语:特点。

  明确:可见作者为什么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是因为他抓住了人物特点。

  教师语:(引导进一步阅读)有人黑眼睛,有人碧眼睛,而福楼拜是蓝眼睛──这是特点。有人没胡子,有人小胡子,有人大胡子,而福楼拜不仅是大胡子,而且是古高卢士式的大胡子这──也是特点。(更上一层楼)不仅在肖像描写上,在语言和动作描写上也抓了特点──明了、深刻是福楼拜语言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又来自于他的另一特点──博学;大方豪迈是他动作的'特点,以至他的内裙鼓了起来,像风帆──漂亮的比喻(这里可以让学生来演示福楼拜的动作)

  学生进一步探究、探讨:那么作者对其他几个人的描写是否也抓住了特点,怎样抓的,请大家去发现。

  (由于本文是自读课文,这里让学生自己寻找精彩的描写,教师作简单引导和点评。)

  注意重点:

  1、四个人都用了肖像描写,用笔最多的是左拉,其次是都德,再其次是屠格涅夫和都德。

  2、语言描写方面,对他们四人的谈话内容只进行简述,而着重于描写他们谈论时的声调仪态以及评论他们的口才。

  3、动作描写方面也有详有略,主人福楼拜自然是最活跃的中心人物,着墨较多;左拉的坐相特殊,也有较多的笔墨描写。至于屠格涅夫的动作只略写了一句。

  总结剩下三人的性格特点:

  1、屠格涅夫: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识。

  2、都德:生性活跃、健谈,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

  3、左拉:温和,寡言,坚毅,聪慧。

  (以上归纳仅作参考)

  教师语:抓住特点,对人物进行各有侧重的描写是本文第一个写作的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他的头……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性格”。请学生思考:我们随便看一个人,能不能通过他的头看他是聪慧的坚强的?为什么作者都“看”出来了?

  明确:这不是看出来的,这种肖像描写也有作者自己的感受:对左拉的敬佩之情。

  进一步思考:本文在写作上还有什么特点?

  明确:纯客观描写只能写出一个人物的相貌,而在描写中如果插入议论和抒情,就可能达到特殊的效果──把人物的性格特点更鲜明地表现出来。

  教师语:又是“抓特点”,不过这次是通过描写与议论、抒情的结合来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还能不能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发现:作者对屠格涅夫的描写一段中有记叙与议论的结合。

  教师:发现得好,作者这样写,不仅写到了两个身体上的拥抱,也表现出两个心灵上的亲密,后者,只能通过主观议论才能为读者知晓。我们又发现了本文的第二个写作特点──学生归纳:描写、抒情、议论的结合,更深一层次地表现笔下人物。

  (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体会这两个写作特点,还可以谈出自己对莫泊桑的写作方法的独特感受)

  二、教学反馈

  教师语:(出示莫泊桑肖像投影)课前的游戏,同学们表现不错,咱们看一看现在同学们又是否更上一层楼:假设此时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文学方面的事情,这时门铃响了,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莫泊桑,请你首先对莫泊桑进行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然后想像一下此时这四位作家会用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来迎接莫泊桑的到来呢?同学们讨论一下然后开始描写。

  (在这里可以用口头作文的形式来完成。在学生描述时,应多给予点拨与赞扬,尤其应鼓励学生将抒情、记叙、描写穿插使用)

  注意以下点拔:

  1、莫泊桑年龄最小,要在描述中注意他这一身份。

  2、由于其他四人的性格各异,故他们针对莫泊桑的语言与动作也应符合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学生会再次去体会四人的性格特点)

  (练习结束,教师应有一个积极性的、建议性的评价)

  教师语:通过大家的讲述,老师真正感受到了他们那个“沙龙”的气氛很令人向往,不知同学是否有此感受。同学们在这五位可爱的作家中,是否喜欢上了其中的某一位。(学生谈)那么,希望同学们课外更进一步地走进他,你们就有了一位文豪朋友,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

  小结:这节课,咱们一起发掘出了莫泊桑的写作秘笈,又结交了五位文坛高手,习武交友皆有成,好不快哉。

  三、教学反思

  “和谐与民主”是本课极力营造的两个氛围,这来自于《课标》中的两个理念:第一,让学生乐学;第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本课的反思也应该注意这两点:

  1、课前的游戏是否达到了三个目的:本课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始;学生能意识到人物描写的意义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能了解文学常识。

  2、本课后半段的练习,是否达到了两个目的:学生有没有由读到思考到探索,变成了实践,达到了学习的最高目标──致用;还有学生能否由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走近文豪世界,要知道这对于以后他们的自主拓展阅读大有裨益。

  本课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学生的朗读不多──仅两次,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默读与品读。还有个别环节教师引的痕迹太深,学生没有更大程度地实现自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