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小寒节气的习俗及养生技巧

马振华

小寒节气有哪些习俗

1、吃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腊八粥用多种食材制作而成,这些食材大多都有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小寒之后不久的腊八节也是要喝腊八粥的,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又可以驱赶寒意,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

2、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在以前冬天的时候,人们可以吃的蔬菜很少,黄芽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冬日蔬菜的匮乏,到了现在,即使是在冬天,人们也能吃到许多新鲜的蔬菜了。

3、体育锻炼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有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斗鸡等。如果正巧碰上下雪,许多人就会到外面打雪仗,堆雪人等等,总之是十分的热闹。自古以来体育锻炼就是一种增强人体质的好办法。在寒冷的冬天,多运动可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减少生病的可能性。

4、探梅

此时腊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孤雅幽香,清爽振奋。

5、准备年货

小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所以小寒到了,也就意味着距离我们的春节不远了。因此,小寒的时候很多地方年味渐浓,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等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

小寒日常养生技巧

1、运动调养:

俗话说“冬炼三九”,到了小寒,也是一个锻炼的好时机,但此时运动应在日出后才开始体育锻炼,在运动前要做好准备运动,待身体暖和后再脱掉厚重的冬衣进行体育锻炼。

运动要适度,莫要大汗出,以养胃气;而锻炼后要及时穿衣,避免寒邪侵袭。运动项目可以选择长跑、跳绳、踢毽子等。

2、饮食调养:

小寒正处于隆冬的十二月,此时土气旺,肾气弱,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另外,所谓“三九补一冬”,小寒时节,可适当进补,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3、起居调养: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则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因此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肩颈部、脚部等容易受凉的部位的保暖,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尤其是老人家,在保暖的同时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精神调养:

小寒正处于季冬之月,此时阳气潜伏,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宁神定志,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保持心态乐观,宁神定志,莫要劳神忧事。

小寒大寒哪个更冷?

字面上感觉大寒会比较冷一些,但实际上小寒比大寒要冷得多。

小寒是指每年阳历1月6日(或5日)至20日(或19日)这半个月。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古代对小寒的解释为:“冷气积久而为寒,小者未至于极也”,由于还未到冬季最冷的时候,故此节气为小寒。与小寒相对应的物候现象为“雁北乡向,鹊始巢,雉鸟鸣”,此时冬季即将结束,雁鸟飞向北方,万物开始活动起来了,而此时农作物大部分也已收成,家家户户准备办年货,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小寒要比大寒冷,小寒和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两个节气。小寒意味着还没有到寒冷的极点,它与大寒是相对存在的。大寒是指每年阳历1月21日(或20日)至2月4日(或3日)这半个月。不少人认为,大寒才是最冷的时候,但我国各地气象资料显示,小寒要比大寒冷。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所以,应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大寒时节,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