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处暑的由来及禁忌

刘莉莉

处暑的来历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2014年的处暑是8月23日12点46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养生的禁忌

第一、忌过早的加衣

处暑到了以后,秋意就会更浓,气温温差也大。一些人便早早地开始添加衣物,多穿一件,生怕自己冻感冒。但是,入秋以后请不要急着添加衣物。这个时候应该稍微“冻”一下,这样子有助收敛阳气。因为添加衣物以后,身体虽然感觉到了暖,但是当热气往外走的时候,就会有寒气交换进去。所以说,要适当的“冻”一下。

当然,当天气实在有些凉,自己都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还是应该加件衣服的,以便保护阳气。尤其是患有鼻炎的人,千万不要逞强。不然,身体一冻的话,到时候又鼻涕、喷嚏不停,反而让自己更加难受。

第二、忌露肚脐

处暑到了以后,天气就会逐渐变凉了,这个时候养生就要防暑降温慢慢转向防寒保暖这边来。其中,就需要注重肚脐的保暖,因为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又没有脂肪组织,更容易被寒气入侵。而且又因为肚脐部位有丰富的神经,因此,当外部对其产生刺激疑惑,会特别的敏感,从而一旦被刺激了以后,更容易穿透弥散。

寒气一旦从肚脐侵入到身体里面以后,如果寒气直冲肠胃的话,则可能发现急性腹痛、腹泻等问题,甚至还会出现呕吐。如果说寒气大量积累在小腹部位的话,则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出现问题,比如说男的容易阳痿,女的容易痛经之类的。

所以说,不管男女,都要保护好肚脐。尤其是女人们,别再穿露脐装了。在晚上气温比较低的时候,要记得给自己的腰腹部盖上被子,或者说小毯子,总之,不要让寒气有机会侵入腹部就可以了。

第三、忌熬夜

处暑到了以后,天气不会那么多热了,外出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而且有时候还经常熬夜在外面玩,注意了,想要身体的话,请不要熬夜。经常熬夜的话,体内的阳气损耗就变多,可秋季是需要收敛阳气的。另外,处暑到了,除了不要熬夜之外,还应该坚持午休,让睡眠更加充足一些。

处暑以后气温变化如何

1、北方气温下降明显

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2、南方感受“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如果“出伏”以后继续出现“秋老虎”,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

“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