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复习选词填空题方法2024

莉落

公务员行测复习选词填空题方法

一、语感法

在语言文字学科中,语言感觉是十分重要的。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淑湘说:“言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语言感觉从哪儿来,这就要依赖于平时课堂上的积累、课余文学阅读中的修养、生活中的关注和注意。语感蕴含在朗读之中,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有效的方法。言语的学习和应用可以说无处不在,生活即学习,社会即学问。而词语的广泛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平时五花八门的社会交往、天花乱坠的广告词、形形色色的书刊杂志等,都是学习和积累的途径。通过这些主观学习,加上生活中耳濡目染或潜移默化的感染,就形成了我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即语感。

语感普遍存在于听、说、读、写之中,所以,培养语感能力应紧紧围绕听、说、读、写来进行。多听多读,接受范文熏陶,提高语感能力。首先要多听经典范作品。可选择精彩范文、演讲稿、广播稿,反复听。要求听准、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言感受力得以提高。

二、准确释义法

不管是在考试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都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由于汉字构词的特殊性,在声音和表意方面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结合。但是,有的字词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有的字词甚至和它最初的表意和功能大相径庭。如果我们仅从汉字的构造上去分析、推测和判断它的含义,有时就会相去甚远,或许是风马牛不相及。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对于一段文字来说,它所处的那篇文章是它的语境;对于一个词来说,它所处的那句话是它的语境。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

因此,考生在考场上能否比较正确的理解字词,还得依赖于考生平时文化积累和文化思考的程度。如果说连准确都说不上,即使是对于一般的汉语言学者来说,准确释义都是比较困难的,更何况是对汉语言仅停留在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普通考生而言,就不能妄加责难了。因为积累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知识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历程。同时要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准确地使用词语。公务员考试考查这方面知识,实质上也在考查考生在一定语境中的文化积淀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望词生义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达汉语的词或语素。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这就形成了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特点。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字。如:车、上、明、问等。车、上、明等字的形体来直接表达语言里的词义,“问”既能表意又能表音,“门”表音,“口”表意。汉字系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现代汉语的很多汉字或词语的形式和读音较以前发生了一定差异,甚至根本性的变化。这对于我们从汉字的构造和读音来考察其意义,增加了不少难度。

但是,我们在遇到自己不能准确解释或果断选择的时候,不妨可以用“望词生义法”。顾名思义,望词生义就是看到词语,根据自己平时构字、用词的学习和领悟中,估计和推测该词的意义和用法。

四、联想想象法

想象,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联想是通过赋予若干对象之间一种微妙的关系,从中展开想像而获得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产生的美感形成了特有的印象,而对视觉形象的记忆又随着人的思维活动形成了知觉与感觉形象的联系。联想是人的头脑中记忆和想像联系的纽带。由人对事物的记忆而引发出思维的联想,记忆的许多片段通过联想形式进行衔接,转换为新的想法。主动的、有意识的联想能够积极而有效地促进人的记忆与思维。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充分的运用大脑和知识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也可以训练考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同样,我们在做题时,可以借用这种思维模式。如果所给选项中,有的词语不容易区别或难理解,就可以把词语中比较费解的语素,通过联想或想象的方式进行组词或造句。而且,组的词或造的句是我们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人人皆知的。这样可以化难为易,把抽象变为具体,把知识联系生活。自然,做题就不是很困难了。

五、排除带入法

排除,即把最不可能的干扰选项排除掉,再把相似的两项带入句子,综合运用以上各种技巧,最终选出答案。在考场上时间是十分宝贵的,可谓争分夺秒,既是知识的较量,也是解题技巧的角逐。谁能驾驭知识,争取时间,谁就是胜利者。而且,把各种知识和技巧综合运用,本身就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在生活中也好,在考试中也罢,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研究是灵活使用词语的关键。只有从语句中去分析、把握词语的内涵,理清汉字的发展极其规律。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知识的海洋,学习、研究词语,不只是为了考试,能把所学知识作为改变生活、改造社会的武器却是永恒的快乐。

拓展:行测资料分析快速阅读四大技巧

(1)文字快速定位法——文字型材料阅读技巧

文字快速定位法:快速浏览整篇材料,提取片段信息、关键词汇并做好标记,然后根据片段信息分析各段大意,再观察题目,由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对应查找上步提取的关键字,可快速定位到文章的相关段落,可起到提高做题速度的效果。

特点: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文字资料,其主要特点是数据含量大,数据关系复杂。文字资料基本上是由并列结构和总分结构组成,可借用语文文章阅读中的段落结构分析法来理清各个相关数据间的并列或总分关系。

(2)表格交叉项法——表格型材料阅读技巧

表格交叉项法:快速浏览表格后,弄懂其标题(包括单位)、横标目、纵标目和注释等所代表的意义,再根据题目定位到相应的横、纵标目,即可在其交叉处获得相应的数据。

特点:这种方法适用于表格材料,其主要特点是数据量大,分类清晰。表格由标题(包括单位)、横标目、纵标目、表格的数据和注释等组成的。表格的数据在横标目和纵标目的交叉处获得,它是对横、纵标目两方面的结合的描述。

(3)图形要点抽取法——表格型材料阅读技巧

图形要点抽取法:快速浏览图形后,弄懂其标题、横坐标(单位)、纵坐标(单位)和图注等所代表的意义,再根据题目定位到相应的横、纵坐标和图注,即可获得相应的数据。

特点:这种方法适用于统计图,其主要特点是数据量相对较小,数据趋势明显。统计图样式多种,要从不同的要点入手。例如,扇形图主要提取标题、图注信息;条形图、折线图主要提取横纵坐标等要点。

(4)综合分析法——综合性材料阅读技巧

综合分析法:快速浏览资料,重要的是抓住文字、图形、表格两两之间或者三者之间的关联点。在理解文字材料中的关键词、表格的各级标目和标题、图形的标题的基础上,弄懂整篇材料的含义,再根据题目定位到相应的段落、表格或图形的某一点,即可获得相应数据。

特点:综合资料是将文字资料、统计图和统计表两种或两种以上综合在一起,同时出现的一种题目,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其考查的难点在于弄清文字、表格或者图形的实际含义和彼此之间的内在关系,特别是事理关系和数理关系。

拓展: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类比推理的三大关系

1、逻辑关系

什么叫做逻辑。其实最简单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包含关系、全异关系、交叉关系、全同关系等等。这就属于一些简单的逻辑关系。比如说,男人和女人,从逻辑方面说,是什么关系。很显然它是全异的关系。因为男人和女人之间没有共同点。比如学生和大学生什么关系,我们知道,学生这个集合更大一些,大学生这个集合是不是更小一些。这就是包含关系。

【例题】

法律 之于 民法 相当于( )之于( )

A.实数;自然数

B.定律;方法

C.物理;公理

D.华东;江苏

【答案】:A。

【解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法律和民法之间有什么关系,这里做题的一个原则,就是对题干进行分析,然后看题干这两个词语之间,看似没有关系的词语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的、本质的逻辑关系。然后我们在选项中,找一个与此相对应的逻辑关系就可以了。很显然,民法这个概念相对于法律来说范围要小一些。简单点说我们可以造一个句子,法律包括民法。按照这个方法,答案选A选项。实数包括自然数。这是一个逻辑方面的考察。

可能有人会说,那么D项也对,华东和江苏。华东是一个区域,江苏是一个省份,这种关系与题目中法律和民法都是法律不是同一性质,所以还是应该选A项。

2.常识关系

曹操:张辽:《三国演义》

A 宝钗:袭人:《红楼梦》

B 宋江:关胜:《水浒传》

C 唐僧:佛祖:《西游记》

D 秦琼:程咬金:《隋唐英雄传》

常识关系里面最常考的,就是这种形式,那么大家发现他们有一个上下级的关系。最后发现选哪一个呢,选择的是B选项。这就叫常识领域的。

3.言语关系

前进:倒退

A鞭策:规劝

B海洋:陆地

C震动:安静

D延长:压缩

言语关系考察的是词语的词性,词语的组成以及词语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有一个反义词的关系,近义词的关系,褒义贬义等。比如说前进,倒退。我们发现这两个词语之间,内在有个什么关系。可能会发现这两个词之有个反义词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在选项中找一个。看哪一个是反义词的关系,就可以了。很显然答案选择的D选项。这是言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