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团与学生会的区别

李盛

大学社团与学生会的区别

区别一,组织构成基础不同

大学社团大致是指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们共同建立的组织,是为了发挥某一共同具体特长一般也是靠学生之间的感情维系的组织。 与之相较学生会就显得组织部更严谨,对于人才的选拔及安排岗位也都有严格的制度。不分年级、系科甚至学校的界限,由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组成。

在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活动。学生在自愿基础上结成的各种群众性文化、艺术、学术团体。

大学学生会学生会(Student Union)是中国中等和高等学校学生的群众组织。

区别二,建立目的不同

学生会加强学生会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学生会全体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部更趋团结,精诚合作;学生会外制度更趋完善,依法治理的方略基本得到落实,公平公正得到切实保障;

学生社团目的是活跃学校学习空气,提高学生自治能力,丰富课余生活;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种类很多,如各种学术、社会问题研究会,文艺社、棋艺社、影视评论社、摄影社、美工社、篆刻社、歌咏队、剧团、篮球队、足球队、信息社等

区别三,起源不同

学生会起于清华于1919年12月23日成立了第一个学生会,它诞生于“五四”运动爱国、民主、科学的洪流中。此前清华学校初期,还没有全校性学生会组织。清华学生会初期的组织形式模拟的是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即“三权鼎立”。

评议会是全校代议机构,行使立法权;干事部行使行政权;司法的权力还掌握在学校斋务处手中。随着“五四”以新思潮对学生影响的增长,学生们对于校方家长式的严厉管束越越不满。

学生社团,在中国,高校学生社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04年,我国成立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大学生社团是京师大学堂的抗俄铁血会,当时的青年学生可以通过集会、演讲、办报、发传单等方式抗议日本、俄国在我国东北发动战争。

学生组织的意义

加强学生会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学生会全体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内部更趋团结,精诚合作;学生会内外制度更趋完善,依法治理的方略基本得到落实,公平公正得到切实保障;学生会各种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工作方法基本明确,各种工作的开展都具有相应的科学方法和工具辅助执行,工作效力、工作效率普遍提高。

学生会整体创造活力显著增强,能够更加有效地引领创新型校园文化的建设;学生会服务体系更加完备,维权、自律工作进一步有效开展,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在系内基本树立起学生会诚恳亲和的良好形象;学生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工作秩序更趋良好,努力形成各部门有效协调,全体工作人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良好局面。

学生社团的意义

1、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现代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而且人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存在七种相互独立的智力,它们是语言智力——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音乐智力——交流、理解和创造声音所产生的意义的能力;逻辑数学能力——运用和评价脱离具体事物关系的能力;空间智力——准确感受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用身体的全部及部分去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能力;内省智力——辨识自己的情感、意识和动机的能力;人际智力——对其他人的情感、信念和意向进行识别和区分的能力。每个人在某种程度运用所有的智力,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智力组织。传统的教学活动是发展和提高学生智能的基本方式,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在发展学生智能方法上出现了严重片面化的倾向。教学大多不考虑学生的智力特点和水平,只片面进行所谓的智力训练,只用单一的标准评价学生,分数高则一切都好,分数低,则一切都坏。这些都严重摧残学生的个性,更不利于学生和谐的发展,学校社团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些不足。

2、社团活动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所谓素质可以概括表述为:个体得自遗传的智能和气质是素质得以形成的出发点,从外界输入的直接体验与间接经验是素质发展不可或缺的诱因和材料。在主体对外部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逐渐确立自己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行为模式,最终内化为以能力与价值的个体素质,它与个体的人格特性融为一个统一体。个体对特定事物所持的态度和处理特定问题时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便是素质的外在形式。个体遗传的智能和气质是素质形成的出发点,外部的经验是“不可或缺”的诱因,而“个体对特定事物所持的态度”,以及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便是素质的外在形式。社团组织的专项训练是诱发学生个体遗传素质的原因,在反复的训练中,学生便形成某种气质,或者说个性,这就是社团活动对于学生个体“素质”提升的作用。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是素质的外在形式,这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看的,实际上“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是素质形成的重要途径,“实践出真知”,“行为形成素质”,而社团活动的重要价值也就是促使学生某种素质的形成。

3、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压力的加大,势必反映在学校学生的生活中。由于考试、升学的压力、家长的要求,再加上青年学生正处于心理由波动向成型转化的阶段,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的抗挫能力明显有问题,不少同学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而社团活动给成员提供了一个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心情是人生动机的最根本的源头,是促使人去寻找各种相对应关系的最原本的动力。学生社团是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价值观基础上的一个群众性团体。在没有强制、行政命令的情况下,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每个成员的责任心、爱心、团队意识,那些富有爱心、奉献精神的社团成员会得到大家的尊重认可,这无形中便强化了学生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在于主观上的挫折感和失败感,生活单调,兴趣压抑,缺少精神寄托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因为生活困难和失败而产生心理障碍,而社团——业余生活的成功和快乐能让学生远离心理的危机。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跨越班级、开放性交往的环境,社团成员可以有更多的机会结交志趣相投的知心朋友,加强他们自身的心理支持系统,在遇到心理危机的时候获得支持和帮助。还有社团活动锻炼和提高了学生们的社会活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某些特殊的技能,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增强,更加自信,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4、给学生以温馨的心灵空间

面对日益激烈的校际间的竞争,由社会认同产生的生存压力会通过有形无形的方式转加到教师和学生的身上。教师缺乏幸福感,学生学习不快乐是应试状态下的通病。而社团组织无疑是学生心灵的港湾,他们在这个组织中通过交流而得到友情的慰藉;通过兴趣爱好活动,使压力得以释放;通过探究和成功而获得喜悦,所以说社团组织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劳动智慧,而且为他们拓展无尽的心灵空间,积累奋斗的意志和力量,在温馨和喜悦中产生对学校、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爱。

大学社团面试技巧

选择合适的社团(建议以兴趣和能力锻炼目标为选择标准)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长的部门和职务(最好对该部门职能做简要了解,有自我发展规划)

针对面试要求,撰写面试演讲稿,求精求短求悍,结合职务要求突出在此方面自身独有的优势,强调自身求上进求发展的决心,一般包括求职原因、求职的优势、对该职务的认识和提出的措施,最后重申个人的决心,呼吁评委给自己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稿子写好后,尽量背熟,能够脱稿并有感情的表述。并向此社团的负责人请教下社团基本开展的工作、活动等,以防止在面试过程中被提问而答不上来。

正式面试时,注意服装仪表和礼仪。不一定非要正装,但一定要衣冠整洁、大方得体,显得干练。一般面试官由老师和社团主要负责人组成,抽号后入座,他人在台上演讲时切勿喧哗。上台后,应向老师和同学们30°鞠躬,表示你们好,不习惯可以大家好并面带微笑代之。然后开始演讲,语速适中,面对评委,目光平和扫视,并保持微笑,让大家感受到你的真诚。演讲完毕在此致谢,鞠躬。

如果有评委提问环节,应当正视提问者目光,速记提问关键点,组织语言;如果遇到实在还不清楚的问题,真诚地回答,我还不是很熟悉,但是依然要表明自己对社团的热爱和学习的意愿,争取面试官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