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考试历史人物常识
一、先秦时期
①三皇五帝:遂人、伏羲、神农,皇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②春秋五霸:齐桓公(尊王攘夷、葵丘会盟、老马识途)、宋襄公、晋文公(城濮大战、寒食节、退避三舍、竭泽而渔、兵不厌诈等)、秦穆公(秦晋之好)、楚庄王(庄王葬马、问鼎中原、一鸣惊人)
③三圣:孔子,称“圣人”,著作《春秋》、相关著作《论语》;孟子,称“亚圣”,《孟子》;墨子,名翟,著作《墨子》。
④战国四君子:魏—信陵君—魏无忌;齐—孟尝君—田文;赵—平原君—赵胜;楚—春申君—黄歇
二、秦汉两晋三国时期
①汉初三杰:张良(暗渡陈仓);萧何(国士无双、成也萧何败萧何);韩信(一饭千金、多多益善、十面埋伏、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胯下之辱)
②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二十五史之首”。
司马相如,被称为赋圣和“辞宗”。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鲁迅评述:“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③三曹:曹操,代表作《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曹丕,代表作《燕歌行》;曹植,代表作《七步诗》。
④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⑤竹林七贤:嵇康—《广陵散》、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拓展:公考行测主题词筛选解读
例题:基础数学是一门对天赋要求极高的学科,它的高度抽象性让不具备这种天赋的人望而生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数学选择了它的追随者,而非相反。加之数学是一门完全依赖人自身最纯粹的大脑机能进行探索的学科,这使得一流的数学研究介乎学问和艺术创造之间,总是在“灵感乍现”的时刻产生突破。因此,数学家实际上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职业,其成就几乎完全仰仗天赋和灵感的偶然眷顾。另一方面,对具有数学才能的人来说,现代社会充满了机会的诱惑,金融、计算机、互联网,都是比数学研究更赚钱的行业。
这段文字意在:
A.解释数学家可遇不可求的现象
B.说明天赋对于数学研究的意义
C.探讨基础数学研究的本质规律
D.强调基础数学发展面临的困境
【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提及基础数学对天赋要求极高,并指出在某种意义上是数学选择了它的追随者,告诉我们基础数学需要天赋。接着指出,数学这个学科还需要“灵感”,然后以“因此”进行总结,说明数学家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职业,选择了数学的人并不一定有天赋和灵感。最后通过现代社会的诱惑说明,在另一方面,有数学才能的人即有天赋和灵感的人也不一定会选择数学。所以,整个文段重点都是围绕“数学家”这一话题展开,强调真正能成为“数学家”的人较少,可以遇到但不可强求。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提到了数学家。故答案为A项。
拓展: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大全
(一)言语理解
言语理解主要考察考生的语句和词义理解能力,这部分知识相对于其他知识理性思维薄弱一些,但是对于词意和语句环境要清楚,需要进行大量的背诵和拓展并掌握词意。
1. 先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用法和考法,常考词汇和含义进行背诵,这部分词意要准确掌握,不能模棱两可,多做练习题目,准备好笔记本,对于不是很熟悉的词意进行查阅记录背诵,分析词语出题的环境,分析题干结合做题方法进行练习。
2. 按照该省份的考题数量进行大量的做题,扩展词汇量,清楚该部分哪些是自己可做的,明确该部分的薄弱环节,重点保证熟练部分,攻克不太好的部分。
(二)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是逻辑思维的考查,但是也带有文科分析特点,学习这部分知识不能急躁,要有耐心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着方法进行做题。
1. 将逻辑判断、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这四部分逐步击破,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每一部分中每个知识点的做题方法,分析清楚是联言命题、假言命题、直言命题或选言命题,然后根据不同命题结合题目运用其做题方法,主要分析题干问法,结合方法简单写出推出关系,然后分析选项。这部分知识要在学习理论时候多做练习,并且熟悉运用方法,每个模块都要掌握好。
2. 理论清楚后做综合练习,按照考试题量进行练习,初期可能会有些慢,需要看笔记,也可能出现命题分析不清楚,多做练习之后进行归纳总结,夯实基础知识,学会在不同命题间转换,熟悉掌握推理方式。
(三)数量关系
学习数量关系主要是多做题目,将题型特征分析清楚,根据题型特征判断题目,但是数量关系要根据每个人个人数学能力的不同适当取舍做题。
1. 首先将数量关系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数学基础将理论结合例题掌握清楚,将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的公式以及数学结论做好学习笔记;
2. 理论学习之后进行专项训练,这个非常重要。一定要要进行专项训练,针对不同的模块题目进行题目练习,由浅入深,简单的基础题目和相应的变式题目,每做完一个专题训练进行归纳总结,根据自己的能力看这部分知识中是否能够全部掌握,或者哪些部分可以掌握,例如很简单的行程问题、牛吃草类似题型、工程问题、容斥问题、极值问题、简单的几何问题、统筹问题、利润问题,结合整除思想、方程思想、比例思想、特值思想可以解题;哪些部分无论如何都掌握不了,例如较难的行程中的多次相遇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等,合理取舍,主攻可以学会的部分,将典型的题目进行整理到对应某块知识点的笔记上,并且要准备错题本,讲题目进行整理分析多看多体会;
3. 理论系统掌握清楚之后可以做综合练习题目,主要练习自己的综合思维转换能力,找到自己的能掌握该掌握但是还很薄弱的环节,将知识点对应题目总结反思。
(四)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主要是公式和计算能力方面的综合考量,这部分知识并不难,但是由于资料分析数据相对复杂,所以要多加练习计算能力和学习相应的计算方法。
1. 学习相关理论,将资料分析的考点弄清楚,对应学习好增长、比重、倍数、平均数相关的含义和公式,结合每个知识点的题目进行夯实基础和公式练习,大量练习列式能力。在公式学习过程中首先理解每个公式的含义,逐步推导每一个公式的得来,然后将核心含义和公式整理在笔记上,对于比重、倍数、平均数三个公式表示形式均为A/B型,所以将其归纳总结,对于A/B类型(即两数比值)的形式有什么共同点,基期值如何表示,变化量如何推导,主要应用于题目中的其他考查形式。
2. 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资料分析考试快速估算的常用方法。对于首数法、尾数法、二项展式、特征数字法、有效数字法、错位加减法学习方法操作和题型特征应用环境,进行大量计算练习,提升计算能力和速度;对于一些比较类题目学习观察法、差分法、同位比较法,掌握方法,学会运用。
3. 公考中资料分析分为文字型、图表类、统计图、综合类材料,要想快速找到对应数据必须练习快速查找数据的能力。分析材料所给的年份以及对应的叙述什么问题,10秒左右时间大致掌握材料含义,然后看题干。分析题干时首先看年份,确定是现期还是基期问题,然后分析考点是增长还是比重、倍数、平均数,对应考点分析公式,明确考查指标,然后去材料定位找数据,列出式子进行计算。
4. 知识掌握清楚后进行整篇整篇资料的练习,练习初期以准确为主,练习5篇左右要进行时间的记录,练习速度和质量,练习5篇左右提升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