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试运河常识积累
一、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
苏伊士运河隶属埃及,是埃及经济的“生命线”和“摇钱树”。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去的航程,大致可缩短8000-10000千米以上。它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经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目前世界海运贸易额的7%都是通过苏伊士运河,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国际航运水道。
二、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也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造完成,1914年开始通航。现由巴拿马共和国拥有和管理,属于水闸式运河。
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极大地缩短了美国东西海岸间的航程,比绕合恩角缩短了1万4千8百公里。
三、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真正的始建时间实质上并不是在隋炀帝时期,而是于春秋时期,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但邗沟仅是从江苏淮安到扬州,所以此我们现在说的京杭大运河主要指的是“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隋唐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京杭大运河”全程可分为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资料:需要了解的国际奖项
1、拉斯科医学奖
该奖创设于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人拉斯科和“医学研究第一夫人”——玛丽共同创立。最初设有三个奖项:基础医学研究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和公共服务奖,1997年后,增设特殊贡献奖。奖项通常于9月公布,而诺贝尔奖通常10月公布,因此,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也被誉为“美国的诺贝尔奖”。
2、菲尔兹奖
菲尔兹奖是一个在国际数学联盟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所颁发的奖项,是以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菲尔兹的姓氏命名,每四年颁一次,颁给有卓越贡献的数学家,每次最多四人得奖,得奖者须在该年元旦前未满四十岁。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是一枚金质奖章和1500美元的奖金,奖章正面是阿基米德的浮雕头像。背面写着:“全世界的数学家们,为知识作出贡献而自豪”。
3、图灵奖
图灵奖又称杜林奖,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贡献的个人,其名字取自计算机先驱:阿兰·麦席森·图灵。由于图灵奖对获奖条件要求极高,评奖及其严苛,一年只奖励一个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合作者或在同一方面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共享次奖。因此,它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最崇高的一个“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省考公务员行测知识点
一、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二、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三、清明节
与古时“寒食节”相合而成。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四、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五、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中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六、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