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份申论考试提出对策题作答策略

刘莉莉

申论考试提出对策题作答策略

1、 审清作答对象

通常来讲,国考的提出对策题目作答对象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根据原因找出对策。如2020年地市级申论试卷中曾出现:假如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材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这样的题目命制需要我们先找出导致希望小学遭废弃的所有原因,而在第二步作答之时,只要根据这些原因去材料之中找寻解决这些原因的表述,题目自然迎刃而解。

另一种是根据问题找出对策。如2020年地市级申论试卷中曾出现: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此题作答仍然需要两步走,第一步找出市民出行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第二步便是根据这些问题去材料中找寻线索一一以对策的形式作为答案呈现。

2、 审清作答身份

审题环节还要注意题干给我们设定了什么身份,一般情况下,如果以政府的身份进行作答,考生需注意对策的提出要有全局性,能全面的解决问题。如2020年副省申论试卷中的题目: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政府职能部门”的身份就引导我们需动用现有的一切资源,把问题彻底解决掉,因此,在作答过程中,结合材料,可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类似于这种对策的表述既符合身份,又能妥当的处理掉问题。

如果以个人的身份进行作答,考生需注意对策是供谁参考的,考虑接受这些对策的一方有何权限和资源可以动用。如2020年地市试卷中提到:假如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这道题目在作答时我们就要考虑农村支教人员的上级有关部门是县教育局,也就是说,我们要依据县教育局的职责和权限提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如果提出进行义务教育制度改革类似的对策很显然是不得当的,因为县教育局没有相应权限。依据材料,例如提出“推广寄宿制办学模式,吸引更多的农村子女留在农村接受教育。”这样的对策就是具有实际可行意义的。

3、 审清其余作答要求

考生除了在审题环节明确作答对象和作答身份之外,还要读懂题目的作答要求。如2020副省试卷提出对策题目作答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表述时对策要详细一些,不能太过粗犷。而如果题目要求中未出现“具体可行、切实可行、合理可行”等类似词语,通常对策表述就不需太过详细,只要所提对策具有针对性、能行得通即可。

拓展:公务员考试申论常识备考:《史记》

1、《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2、《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3、《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

4、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5、《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6、《史记》的史学影响

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

二、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

中国古代,史学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里,附在《春秋》之后。自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后世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

三、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

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

拓展:申论复习经验

第一阶段,我叫它打基础阶段,因此给自己安排的都是申论的基础知识,比如说熟悉考试大纲,理解透彻申论考察的基本要求。第一感觉是很简单的,我刚开始计划的是2天的时间,等真正复习时就发现这些基础性的东西里面可以挖掘的东西还真的蛮多的,所以最后花了差不多1个星期。比如说:5种能力到底是哪5种?应该有不少人要想一下才能说出来。申论的常见题型有哪几个?应该很多人知道大概有哪些题,但是要全部说出来基本上没人做得到。而我,经过那个星期的复习以后,对这些申论基本问题都了如指掌了,或者说我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搞清楚了申论怎样才能“投阅卷老师所好”。现在想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申论的基础就像学语文一定要学会写字一样重要。第一次接触申论的人一定要花时间来做这样的事情,哪怕第一次没考上,以后的复习也绝对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阶段,我将它定义为学技巧阶段,属于重点复习的阶段,大概花了1个半月左右的时间,算是最长期的“抗战”了。下了一个真题集,发现其实这几年申论考试差不多都是几个题型:概括总结题、对策题、启示题、综合类题、应用文写作题、议论文写作题。所以我又把这个阶段按照不同的题型分成了几个小阶段来复习每种题型,就像学写作文的时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都是分开学习的。

训练每个题型时,都尽量掌握所有可能的考察方式。例如应用文写作,我就把申论考过的公开信、宣传稿、倡议书、方案、调查报告什么的都一股脑做了一遍。对了,曾经有个在体制内的朋友告诉我有时候内容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格式。我做的时候也更多地是注意行文的格式,对内容反而注意的比较少。

以国考真题为例: “某地方报纸根据“给定资料4”和“给定资料5”的内容做了一版关于“跟风”的专栏,请你以“告别跟风,走向成熟”为题,为这个专栏写一篇短评。”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肯定懵了,因为短评这种题型好像是今年第一次出现的。说实话我也比较愣神,但是很快就反应过来短评其实也是一种应用文,虽然没做过,但是之前也看过不少短评文章知道大概的格式,无非就是说情况、析原因、提办法,那这题就简单了。对每个题型训练,万变不离其宗,掌握答题的套路,怎么都不吃亏。

第三阶段,前面两个阶段主要是学习,虽然也进行了一些训练,但是总觉得还是不够,所以专门安排魔鬼训练阶段。以前学写作文的时候,语文老师总是在讲了基本的行文布局和范文后就让练,每周或每天一篇的写,我是以半月评论和公务员考试吧:公众微信推送的申论热点范文为主练习的,每篇评论我都先读几遍,然后大概记住这篇文章的主旨观点和提纲,然后在此基础上,我自己回忆着完整的把这篇文章写下来,然后对照原文看看我写的时候,语句表达等各方面的差距在哪里。所以,这个阶段,我也实打实地不停地做试卷,再不停地让老师批改,来查漏补缺,发现纠正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反正我是在复习2个月左右后就觉得自己的水平还可以了,拿到申论试卷都能想到怎么答了。但是有时却发现离自己想表达的或者题目要求有不少出入,有点钻进了牛角尖的感觉。记得做了一套人口老龄化试卷,题目要求写人口老龄化所衍生的社会问题及所带来的机遇,材料中有涉及到老年养老保险的事情,所以我答完老龄化社会、经济压力等问题后,答机遇的时就想到以房养老了,结果把机遇达成了问题解决办法了。幸好不是正式考试,不然就惨了,后面抓紧强化了审题,考的话题作文也不担心审错题了。

第四个阶段,申论一般考在当年被热议的问题,这也是申论区别于语文考试的最重要地方,所以我留出了考前半个月重点复习这些,可算作练热点阶段吧。对我这种平时不怎么关注国家社会大事的人来说,这些热点可能眼熟但要我说出个条条框框来就不行了,有不少人说看《理论面对面》、《人民日报》什么的,但是我一看就犯困,时间也浪费了,我还是比较喜欢直接做题,所以这半个月又做了5套题,都是之前没有看过或者练过的热点问题。

为了检验这3个月复习成果,所以我都刻意计算了时间,而且是把材料和答题纸打印出来,一笔一划的写。也是提前进行模拟,3个小时的时间要坐下来还是很熬人的,考完以后看到不少人说憋尿难受什么的,因为我有刻意进行训练,加上考前注意少喝了点水,倒是没有因为生理和心理情况影响考试。

花了整整3个月把申论彻底复习了一遍,不敢说申论打遍天下无敌手,至少申论83分是我应得的,至少有胆气说过一年再考我还是能考70+,因为整个申论都已经被我阶段性都训练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就像从小背的那些古诗词,虽然多年不用,但是还是能够随口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