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考试唐五代词常识
鲁迅先生曾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陈寅恪先生则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见,唐诗与宋词不愧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相较来说,唐诗偏于古雅,而宋词则在雅俗之间,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词,最初被称为“曲”、“曲子”。唐、五代正是燕乐曲子歌辞萌芽的重要时期。
词,最初诞育于民间,洋溢着淳朴泥土的芬芳。随后,词由民间进入宫廷,文人染指。但由于过分雕琢,加之内容日渐狭窄,跳不出“艳科”一隅,往往变得空虚无聊。晚唐时出现的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派,就曾沾染到这种风气。到五代之时,南唐后主李煜因其国破家亡的悲戚遭遇,将词作为抒发情性的工具,词这一文学样式才重获生命力,并为两宋时词的全面繁荣导开先路。
1.李白
唐代燕乐大盛,已走入宫廷,并流行于民间。根据《教坊记》、《碧鸡漫志》等书籍记载,一些比较常见的曲调,如《菩萨蛮》、《念奴娇》等早在盛唐时期就已出现。然而当时文人多惯于写作句式整齐的诗歌,如曲子词这般句式长短不一的杂言歌辞,写起来还有些吃力,水平也并不高。直到大诗人李白的出现,他所创作的《菩萨蛮》、《忆秦娥》等一举将曲子词的创作提高到较为成熟的阶段。黄昇的《花庵词选》就收录了这两首词,并称许它们为“百代词曲之祖”。这首《忆秦娥》,情调悲切,应是诗人在安史之乱起、两京沦陷后所作。诗人以一个长安女子的秋思,寄托繁华消散、不堪回首的感慨。
2.刘禹锡
中唐以后,“以曲拍为句”,按照谱子填词的文人越来越来,“调同词不同”的曲子词也有了长足发展。“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也是一位仕途坎坷的诗人。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下层人民,接受民歌的启迪和熏陶。他先后写出了《竹枝》十一首、《杨柳枝》十三首、《忆江南》二首、《浪淘沙》九首等词作,并收录在《尊前集》中。《忆江南》应是刘禹锡词作中最符合词律要求的一首。它是刘禹锡晚年在病中与白居易的酬唱之作。情调怅惘,而词风婉丽,别有一种风致。
3.白居易
白居易同样深受民间词影响,写下了近三十首格调清新、富于民歌气息的小词,流传广泛。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忆江南》二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这两首词约写于公元838年,白居易居住在洛阳,他回忆当年出任杭州刺史时美好的生活片段。前一首写杭州的春色,后一首则写杭州的秋景,勾画出江南的旖旎风光。而这些与他晚年孤寂、单调的生活也恰恰形成了鲜明对比。
词到了晚唐,作者渐多,表现艺术上也有了提高,但内容反而愈加狭窄,多是描摹春怨秋恨、富贵享乐的生活和女子的缱绻风情,堕入“艳科”,而缺乏文人的风骨、情怀。
而其代表便是温庭筠及其影响下出现的“花间词”。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开始由顶峰走向衰落,继之而出现的是政治的腐朽、社会的颓败,文人志士的精神追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昔日恢弘壮丽、刚健自信的盛唐气象不再,文人们在忧患中一次次失望,在无奈中一次次麻木,他们开始寻求一种慰藉与熨帖,生活类、调侃类、消遣类作品应运而生,花间词的诞生正是这种社会形态的反映。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可以说,正是李煜的那些声声泪、字字血的性情之作,将词由应歌而作重新纳入到应情而作的轨道,两宋词的全面繁荣也便由此开启!
例题: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作学问的三个境界时,引用了古代三个词人的词句加以说明,其中第三个境界是( )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蝴恋花》)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蝴恋花》)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D、又恐琼楼玉宇,高出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答案】C。中解析: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1909年,33岁的王国维发表了《人间词话》,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熔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哲学、美学于一炉,堪称绝世美文。王国维是近代最杰出的学者之一,在文、史、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在20世纪中国学术界冠绝群伦。他的《人间词话》堪称绝世美文,而其所著的《宋元戏曲史》则被推为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并列的“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西风凋碧树”,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情景?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风刮来,碧绿的大树上,一片一片树叶凋落。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这是一种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当时是旧学蜕变为新学的时代,是国门大开的中外学术碰撞的时代。然而也正如王国维指出的,当时中国是暮气沉沉的学术界!因此,他要独自去寻找学术发展的道路,这是为了自己,也为了整个民族的学术。王国维在寻找着道路,而且确实是“独上高楼”般地寻找,一个“独”字真实地成了王国维艰苦寻路的写照。他曾指出,当时学界尚未觉醒,昏沉麻木,毫无朝气;因此他必须独立观察思考,独辟蹊径,去创造伟业。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王国维执著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甚至如王国维所说的可以“不悔”到这样的地步,即是可以为真理而“牺牲其一生之福祉”。王国维是一个情商、智商十分高卓的大师。然而他又最懂得聪明人必须下苦功夫,才能在探寻真理的学术之路上走得更远更有成效。俞平伯写《人间词话序》中说:《人间词话》“虽只薄薄的三十页,而此中所蓄几全是深辨甘苦惬心贵当之言,固非是胸罗万卷者不能道”。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说,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著地追求,经过千百劳作,必有所成,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流入真理之长河中去,这是何等的欣慰!王国维在这里机智地活用了这一十分诗意的境界。本是元宵佳节,游人如织,灯火如海,就在这样的情景寻觅心里的理想佳人,当然难找,因此虽然千百度地寻寻觅觅,可怎么也找不到,然而最后在蓦然的一次回首时,却发现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佳人在冷落的灯火处。这是何等的欢欣鼓舞!何等的喜出望外!何等的意料之外又正在情理之中!故本题答案为C。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心理学常识
1、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
2、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3、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4、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5、习得性无助实验
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
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6、证人的记忆
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
7、责任分散效应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8、虚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
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有些因素会影响你的这种虚假同感偏差强度:
(1)当外部的归因强于内部归因时;
(2)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某人非常重要时;
(3)当你对自己的观点非常确定或坚信时;
(4)当你的地位或正常生活和学习受到某种威胁
9、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有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10、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成语题如何解答
一、成语的词义考查
词义的考察可能对于成语来说是最常见和最简单的一种形式。总的概括下来,具体考察的有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褒贬义和成语的含义。那这就要要求我们平时注意成语的的积累,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
(1) 近义关系
心猿意马:心烦意乱
A. 颐指气使:怒发冲冠
B. 目无全牛:管中窥豹
C. 举足轻重:举重若轻
D. 程门立雪:尊师重道
【答案】D。解析:首先判断题干词语间关系。心猿意马比喻人的心思散乱,如猿马般难以控制。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心烦意乱形容心情烦躁,思绪纷乱,两个成语是近义词。其次:判断选项词语关系。程门立雪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尊师重道指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与题干关系一致。
(2) 反义关系
出其不意:正中下怀
A. 初生牛犊:胆小如鼠
B. 处心积虑:想方设法
C. 闲言碎语:弦外之音
D. 声色俱厉:和颜悦色
【答案】D。解析:出其不意指出乎对方意料之外,突然行动;正中下怀指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愿两者为反义关系。 声色俱厉是形容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两者为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3)褒贬义
神采奕奕:豁达大度
A. 兢兢业业:眉飞色舞
B. 炯炯有神:赤胆忠心
C. 漫不经心:恬不知耻
D. 心猿意马:忐忑不安
【答案】B。解析:神采奕奕和豁达大度是褒义词,而炯炯有神和赤胆忠心都是褒义词。
(4)成语的含义
美丽:成鱼落雁
A. 独特:举世无双
B. 灵活:身手敏捷
C. 厌恶:嗤之以鼻
D. 粗心:三心二意
【答案】D。解析:沉鱼落雁用来形容美丽,而举世无双用来形容独特。
二、成语的语法关系考查
成语的语法关系主要集中在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和并列关系三种语法上。考查类型可以是将一个成语拆分成两个部分考查,也可以是给出两个具有相同语法关系的成语,方式相对灵活。
(1)主谓关系
红光:满面
A. 东山:再起
B. 魂牵:梦萦
C. 五光:十色
D. 雨打:芭蕉
【答案】A。解析:红光满面构成主谓关系,东山再起构成主谓关系。D项的雨打芭蕉,芭蕉做宾语,打这个动词在前,故为动宾关系。
(2)动宾关系(并列关系)
丰功:伟绩
A. 生吞:活剥
B. 稳扎:稳打
C. 张冠:李戴
D. 登峰:造极
【答案】D。解析:降龙伏虎是并列关系,并列降龙和伏虎内部之间还构成动宾关系,而登峰和造极内部之间也构成动宾关系。A项的生吞和活剥,B项的稳扎和稳打内部构成的是修饰关系。
三、成语的逻辑关系考查
逻辑关系在成语中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因果关系和目的关系这两方面。
(1)因果关系
人去:楼空
A. 鸟尽:弓藏
B. 鸢飞:鱼跃
C. 兽聚:鸟散
D. 虎踞:龙盘
【答案】C。解析:人去是楼空的原因,两者为因果关系。鸟尽是弓藏的原因,两者为因果关系。
(2)目的关系
围湖造田:饮鸩止渴
A. 卧薪尝胆:学以致用
B. 忍辱偷生:削足适履
C. 兢兢业业:刻苦奋进
D. 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答案】B。解析:围湖的目的是为了造田,饮鸩的目的是为了止渴。题干成语内部之间构成目的关系。选择内部构成目的关系的成语。
四、成语的典故来源考查
许多成语典故讲的都是一些名人名事,故把成语与其相关人物结合出题也是类比推理的考法之一,这种考法考察的就是考生的平时的累积。
奇货可居:吕不韦
A. 一鸣惊人:楚庄王
B.退避三舍:齐桓公
C.围魏救赵:孙武
D.草船借箭:周瑜
【答案】选A。 看这个题目,题干词项之间应属于成语与人物对应的关系。“退避三舍”主人公是公子重耳,“围魏救赵”主人公是孙膑或者庞涓,“草船借箭”主人公是诸葛亮。只有A项对应正确。
类比推理的成语考查就有这几种关系,希望广大考生在做到类比推理中的成语题目时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认准、辨清、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