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注意事项
1.仔细查看入围名单。入围公务员面试的人员名单已公布,入围面试的考生,要仔细核对自己的信息,如有异议 ,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2.按照要求打印或领取面试通知书。拿到通知书后,一定要确认面试的时间 、地点,防止记错时间,跑错地点,耽误面试。同时,要注意面试有关事项的提醒,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3.提前备好有关证件。面试前,入围考生要按照“面试通知书”要求准备好相关证件,并妥善保管。千万不要因为忘带或丢失证件而影响面试。
4.认真查看候试室。面试当天,考生要预留时间查看候试室布置图,明确自己所在的候试室,并及时到达。候试室布置图一般公布在候试室楼下醒目的地方 。
5.遵守纪律要求。考生进入候试室后,服从工作人员管理,遵守相关纪律 。尤其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一定在抽签前将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关闭并上交工作人员集中保管,否则,被取消面试资格或面试成绩,重则影响终生。
公务员面试真题
新型的经济词汇“代经济”于目前逐渐在各种“圈”里涌现,为什么开始兴起了这样词汇?源于一个代字。代购、代买、代订服务、代写、代扫墓等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代字带来的各种服务。请谈谈对此的看法。
【参考要点】
各种代购、代买、代写等行为,看似是个小行为、小事情,但确实也是日常生活的刚需,我认为“代经济”的出现是消费升级的直接体现,既不可过度推崇,也不应全盘否定,应该理性看待:
1、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优化资源配置。“代经济”可以不断创造需求和价值。在当今社会中,拥有者与需求者有着天然的不对称,而“代”经济地出现,可以最大地消除这种不对称,让有需求的人通过一定方式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他人也充分地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催生了新的消费模式,提高资源的流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2、提高消费者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因为“代”经济,比如:代购、代买等,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可以让消费者通过各种途径满足自己的需求,享受时代发展的红利,生活也愈加便利快捷;
3、让其他人更好地实现了自身的价值。经调查显示,“代”经济如此受欢迎,其所体现的代扫墓、代写、代驾等个性化服务,都是由网民自行研究开发的,增加了个人的收入,也进而推动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
4、“代”经济还有互联网时代所提供的网络和科技支持,以及在当前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将更加追求工作生活的高效和质量,这也使得“代”经济的出现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
5、也有人认为“代”经济是“懒人”经济的衍生且可替代性较强,但是面对新生事物,我认为我们应该以一种包容审慎的态度对待它,也希望大家也应当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适当地选择“代”服务,对于有利于促进个人成长的事情,还是要做到事必躬亲,才能真正享受到个人与时代的共赢!
公务员面试考题
现在很多乡镇的孩子去县里上小学,而县里的孩子大多去市里上小学,有人说应该进一步加大投资,以改善乡镇教育资源;也有人说应该把乡镇的小学撤掉,继续保留不仅会造成政府负担,也是对财政资源的浪费,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各位考官,题干中对乡镇学校是存是废的不同观点,实际上反映了我们观察社会问题的不同视角,即到底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还是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我认为,服务精神是公共行政管理的本质和灵魂,我们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但一定要把握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个前提。因此,我认为盲目裁撤乡镇教学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短视行为。可能导致乡镇孩子出现入学瓶颈,加剧辍学率,也会进一步弱化乡镇宜居环境,和乡村振兴理念背道而驰。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与其纠结于乡镇学校的存废,不如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乡镇学校和县城学校的生源流失问题,归根结底是由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导致的。乡镇学校的办学质量,尤其是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基层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最终导致了生源的不断流失。
因此,进一步完善乡镇教育资源,提高乡镇办学质量,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第一,改善软硬件条件,优化乡镇教育资源配置。一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乡镇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完善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尤其要重视软件建设。可以通过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提高乡镇教师待遇,对下沉基层的优秀教师在评优评级方面优先考量,鼓励城市重点学校实施针对乡镇学校的一对一定点帮扶,加大针对现有师资力量的培训等多种措施,切实缩小师资力量的城乡差距。
第二,科学统筹,完善教育布局。在乡镇教育资源闲置上,既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也不能盲目搞一刀切。要对乡镇学校招生动态密切跟踪,在保留必要教学点的基础上,对长久缺乏生源的乡镇小规模学校,在尊重家长意见,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合并,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既要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也要保证每一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在努力解决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乡镇教育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导致的。因此,从长远来看,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弥合城乡发展差距,用乡村的振兴弥合教育的鸿沟,切实保障好起点公平这一机会公平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