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张东东

鉴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泛吴松江

  (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 此诗系作者第二次被贬时所作。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解析:由第三句的“知我意”可以看出诗人把鹭鸶当做人来写,这是拟人手法。指出手法后,还要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拟人手法。诗人赋予鹭鸶人的情态、动作,写它如同知己一样知晓自己的心思,并频频翘足对窗,使诗人在孤寂中获得宽慰。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由下句的“长安不见使人愁”可知前句的“浮云能蔽日”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而非实指。诗人希望到长安,受到君王的重用,但终因小人蒙蔽君王视听,使他难以如愿,徒愁绪盈怀。指出手法后,还要注意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比喻手法。用“浮云”喻“奸邪”,用“日”喻君王。用“浮云能蔽日”喻君王为奸邪之人蒙蔽,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小人当道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难以受到君王重用的愁绪。

  3.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回答问题。

  水仙子·寻梅

  乔 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词句写冷风中忽然闻到花香,原来梦寐以求的梅像一个美丽的女子一样出现了,但是酒醒之后现实却是令人“断肠”的。因此,从梦中梦醒的对比中写出了作者孤独、失落、凄凉的心情。修辞手法也很明确,把梅花写成白衣女子是拟人,“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是对偶。

  答案:“忽相逢缟袂绡裳”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把梅花写成了一位清雅飘逸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种喜悦心情。“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采用了对偶(或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从醉态回到现实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绵谷都是四川的三个地名。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后,蔡氏兄弟还在锦江。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除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颔联两句描写的对象分别是芳草、好云,但诗人却将其人格化,言其“有情”“碍马”“遮楼”,这是拟人手法的运用,这样写使诗句更生动形象。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象,却说芳草像友人一样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住马蹄,不让离去;美丽的云彩也像多情的友人一样殷勤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寄托了对他们深深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