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诗必经多磨,贾岛此诗斧凿之迹极为深刻。若云常建诗篇如云雾缭绕,如履仙境,则贾岛诗篇似一无双雕像,栩栩如生。
此诗字意悠扬,深意更不容小觑。许因诗人命运多舛,故其作品必分两层,其一,表意;其二,里意。
没有邻居的住所前只有一条青草凄凄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万籁皆寂的夜晚,几只小鸟停歇在池塘国的翠树上,月光粼粼,有位僧人轻轻叩响门扉。桥两侧是秀丽的原野,远山顶峰,烟云缭绕,山石欲移。
一幅宁静恬淡的夜景被工笔娟娟细描,表意便如一位绝世美人的脸前缎纱被玉指轻轻掀开。除了惊艳,再无它物。
里意多数必沾世俗,也都无非是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云云,唯诗者内心,探究内心者是真正的意蕴精华所在。
那美景多端,瞄出的却是如此一番情景;
无人寂寥之中,天地苍茫之下,惟一人在荒凉之地浅浅前行,孤寂中透出凄惋,悲凉处微露寒意。夜风入骨,刀刀刮人心,可那人却不为所动,只一下,一下,一下地敲着不知有无主人的大门。最终难免再回身融入黑暗中。
嗟!诗人隐逸之心溢于言表,字里行间处处有暗示。
那李凝的生活,定是诗人所向往。
悲痛无人与说,心里压抑着浓重的压抑,诗中“少、入、敲、分、还”等字,从侧面入手,看出的是多么孤寂的内心啊!尘世少友,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更是诗人所鄙视和唾弃的。少则还好,偏偏世间几乎到处都为如此。
可想这种折磨于贾岛是多么痛苦。
故唐诗于贾岛,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一种抒发内心的方式,而那幽居,便是他梦想中的天堂了吧!
秋天来了,洛阳城里,诗人张籍像往常一样正坐在家中的书房里看书。这时,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张籍不禁打了个冷战,他站起来,慢慢走到窗前,轻轻掀开窗帘,望了望窗外,桔黄的树叶随着风纷纷落下来,院子里的那几株花早已经露出了光秃秃的枝丫,那小草正在风中瑟瑟发抖,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
此时此刻,张籍的情绪似乎很低落,因为那样的情景构起了他对家乡的回忆。他低下头,一边摸着妻子给他绣的荷包,一边想:已经好多年没回去了,不知道父母的.身体怎么样了,孩子有没有好好学习……
忽然,一个想法油然而生:他想要写一封家书给自己的亲人。想罢,便铺开信纸,一边磨着墨,一边自言自语:“这里的事情那么多,要先写哪一件呢?”
张籍准备好一切,慢慢坐下,右手握着毛笔,左手提着袖子,闭起眼睛,陷入了沉思当中。许久,他睁开眼睛,快速地写了一句话,觉得不满意,就将纸揉成一团,扔向一边,然后喘了一口气,摸着额头,摇起头来。但他还是冷静地想了想,继续写起来。
不知不觉的,已经到了夜晚,信也终于写好了,张籍又不放心地看了一遍,修改了几个字,就小心翼翼地把信装进信封,然后才吹灭了油灯,开始休息。躺在床上的时候,张籍还在回忆着,想想哪里还漏写了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捎信人便敲开了张籍家的门。张籍突然想起了什么,赶忙拆开已经封好的信封,把信取出来,又添上了一句话后,才慢慢叠起,装入信封,递给捎信人时,还要千叮咛,万嘱咐,说一定要把信成功送到,捎信人连连答应。
捎信人骑上马,渐渐消失在张籍的视线中。张籍望着捎信人消失的背影,想到,再过一个月,家人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来信,不禁欣慰地笑了。
6岁那年,年迈的爷爷决定教我背唐诗。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唐诗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朵奇葩。你还小,长大以后你就会明白的。”我呆呆地点了点头。爷爷先跟我讲诗人的读书经历和故事。讲完后,就一首一首地教我背。贪玩的我总故意背得牛头不对马嘴。可爷爷总不上我的当,不厌其烦地“念叨”,使我这只顽皮的“小老虎”也在爷爷的熏陶下爱上了唐诗。
上小学后,我便不再满足于妇孺皆知的诗篇了,图书馆里面那丰富的诗集又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让我如痴如醉。当然,诗集中我最喜欢的莫属《李太白诗集》,诗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清新飘逸,意境奇妙,表达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
诗读多了,对我的生活有很大的改变。一次寒假,我和家人到岳王庙游玩。大门旁,岳飞手持宝剑,一身戎装,他怒目圆睁,好像承受了巨大的冤屈,又好像担心国家落到他人之手,我情不自禁咏起:“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可能是因为声音太大了,周围的人都看了我一眼。
突然,人群当中上来了一位白发老人,和蔼可亲地问我:“小同学,你觉得岳飞是怎样的人?”
我看了看他,鼓足勇气说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话音刚落,身边就响起了阵阵掌声。这次,唐诗让我看到了它的魅力。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依然让唐诗做我的旅友,因为我明白:唐诗依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的陪伴就像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心中的黑暗,指引着我前进!
星期天,我和妈妈乘公交车去陆埠。
在我身旁的座位上坐着一位阿姨和他的宝宝,小男孩手里拿着一块面包,一边吃一边听妈妈教他背古诗。阿姨念道:“锄禾日当午……”每当阿姨念完一句,小男孩也摇头晃脑,奶声奶气地跟着念:“锄禾日当午……”看到小男孩这么小就会念唐诗,还念得像模像样,旁边的乘客都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汽车一路往前开,小男孩手中的面包还没吃完,大概是吃饱了吧。他攥着面包随着汽车的晃动,一些面包屑掉在他的衣服上。阿姨看了看,皱着眉头说:“吃饱了吗?不想吃了就扔掉。看,衣服都被你弄脏了。”说着,顺手拿过小男孩手里的面包,扔进了车上的垃圾桶里。接着,她又叫小男孩背唐诗给她听,小男孩嘟着嘴,结结巴巴地说:“锄禾……日当午,汗滴……汗滴……”看来他是想不起来了,小脸儿涨得通红,可怜巴巴的望着妈妈。阿姨带着指责的口气说:“是汗滴禾下土,告诉我们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汗水都滴下来了。现在记住了没有?”小男孩懂事的点点头。于是接着背道:“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粒粒……”正当“大功告成”时,又卡壳了。这下,阿姨可真生气了,点着小男孩的头说:“怎么老记不住?粒粒皆辛苦。就是告诉我们粮食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你脑袋里装什么东西,怎么就是记不进去?”小男孩委屈的哭了起来。车上一阵骚动,大家都投去异样的目光。
也许这位阿姨感到气氛不对,在躲闪中,无意间瞥见垃圾桶里的面包,顿时羞得满脸通红。除了小男孩偶尔的抽泣声,阿姨的安慰声,垃圾桶的碰撞声,车厢里安静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