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白居易的原因

王明刚

  说起白居易,大家一定比我还要熟悉。他是汉族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他的祖籍是在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到下邽,其祖父白湟又迁居到河南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他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所以号“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受到当时的皇帝唐宣宗李忱的高度评价,并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而他最为重视的是讽喻诗。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忆江南》《长相思》《题岳阳楼》等。

  特别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

  我一生喜欢白居易,既喜欢做闲散小官的他,又喜欢从翰林学士被贬江州的他。既喜欢伤感的他,又喜欢寄情山水的他,更喜欢中隐洛阳时的他!我一生喜欢白居易,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不仅写了许多好诗,更为可贵的是他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我身为杭州人,深感其恩惠。杭州西湖至今仍留着纪念他的白堤,就是一个最有力事实。穆宗长庆年间(821年-824年),他出任杭州市长(刺史)时,他不仅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还十分关心民众疾苦,看到李泌所凿的六井已经堵塞不能“为民服务”了,特别是遇到干旱天气,西湖水很浅,不够灌溉农田;每到下大雨,又会湖水泛滥,不能积蓄。这种情况使西湖不能尽到最大的效用,造成农用和民用的水源都发生问题。

  他就带领杭州老百姓疏浚距建造已经40年的六井,在短短的'20个月里,再次解决了人民的饮水问题;他把从西湖里挖出来的淤泥堆放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篇碑记就这样成为了关于西湖水利的重要历史文献。在这不算长的时间里,白市长就为杭州做了一件大好事,对杭州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白居易修建的捍湖大提,人们就称它为“白公堤”,表达了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和经常去游玩的“白堤”。

  我一生喜欢白居易的思想,他的思想综合了儒、释、道三家的精髓。其立身行事,以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的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我就这样一直喜欢白居易,特别当我在学做诗词时更是喜欢他的诗风:

  “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

  “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

  “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

  “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查。我喜欢他的诗词平易通俗却又寓意明了,尤其对于促使我们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