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情感散文

秦风学

颐和园情感散文

  自从母亲去世后,全家人一直处于一种沉郁的,默默寡欢的状态中。尽管母亲走时已经八十岁了,但我们仍然觉得她走得太早,觉得她应该再陪我们几年……尤其是父亲,虽然已经搬到我家和我们生活在了一起,但却隔三岔五地寻找各种机会回一趟原来那个家(那儿的摆设和母亲在时一样,另一间屋为母亲设了灵堂),为的是给母亲燃一炷香……

  我一直想改变这种状态,我不想看到父亲在我们面前强颜欢笑而内心却充满了孤独和悲苦。

  清明节的前一天,我忽然想到应该带父亲出去走一走,踏踏青,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妻子听了我的话,表示全力支持,说咱们去颐和园吧。我于是问父亲有多少年没去颐和园了,父亲想了想说,起码也有个二三十年了吧?二三十年,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在我们凡人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它该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时光啊,而在这么漫长的时光里,我们居然抽不出一点儿时间来陪父母逛一次公园?我们真该扪心自问,我们整天都在忙些什么?我们所忙的那些事情真的就那么要紧,以至连陪陪父母的时间都抽不出来?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阅尘封已久的记忆,却怎么也想不起上一次陪父母逛公园是哪一年哪一月了……

  次日,我们起了个大早儿,乘地铁仅一个小时就到了颐和园。

  尽管天是阴沉沉的,且有几分凉意,但游园的人却不少。从北门进园,抬眼一望,“满园春色宫墙柳”,那泛着鹅黄的柳条,在微风的`吹佛下荡来荡去,煞是好看。不知怎么,我忽地就想起了《长生殿·褉游》里的唱词:“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走过几级台阶,缘山径攀去,一簇簇山桃花开得正艳,几只叫不上名字的小鸟在枝头上跳来跳去,叽叽喳喳的异常热闹。

  到颐和园,一定要爬佛香阁。相传,盖这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时,设计者特意仿照了杭州六和塔的建筑形制,在下面筑了一个二十米高的石头台基,使整座建筑既高大又雄伟,透着一副皇家园林的范儿。游人至此,居高临下,放眼即可饱览昆明湖的景色,倘要天好,几十里以外的风光亦可尽收眼底……

  佛香阁后面是智慧海,我到颐和园,每次都要到智慧海去看看。

  智慧海在万寿山的最高处,有资料说,这座殿堂的拱顶全是用砖石砌成的,没用任何支撑物,因此,亦名无梁殿。无梁殿的外墙面上镶嵌着一千零八尊琉璃小佛,远远看去,金光灿灿、富丽堂皇。

  应该是六八年的夏天,我的一个青岛的表哥来北京,说没去过颐和园,父母找了个星期天打算带他去,临出门,看我们哥儿仨站在门口,可怜巴巴的,索性把我们也带上了。那天,在颐和园都看了什么,玩了什么,如今我全不记得了,唯一留在心里的竟是这样一幕:五六个手拿铁锤的红卫兵,一边儿喊着“破旧立新”的口号,一边儿用铁锤去砸那些够得着的小佛头……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那些小佛头早已补齐,虽与佛身有新旧的反差,但远远看去,仍是“金光灿灿、富丽堂皇”。

  无梁殿前有一座琉璃牌坊。牌坊的两面枋额和无梁殿的前后殿额,均为三字,连起来读,正是佛家偈语:“众香界,祗福林,智慧海,吉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