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心经》的深义

阿林

悟《心经》的深义

  如果你的心没有停下来、静下来去看,它们就算在你面前晃过百千遍,也是看不懂,就像你纵使念过《心经》好几百次、好几千次,假如没有停下来好好去体会,还是体会不到《心经》的深义。

  各位法师、各位菩萨们、各位同修们!大家好!(师父好!)我们会更好!世界会更好!这是我们对自我的期许与勉励,同时也把佛教的「菩萨道」具体展现出来,修行不是光为我们自己本身而已,而是自利利他、自度度人,只要我们能够净化、提升,这个世界就会更好。我们再来一次: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家好!(师父好!)我们会更好、世界会更好!很好、很好!经过彼此沟通之后,大家就很有默契。

  事实上,对于《心经》,大家不只是很熟悉,大部份人都会背诵,可谓耳熟能详。很多人早晚课几乎都在课诵,一天念好几遍,有的人可能已经念好几千遍、好几万遍,但是《心经》的深义,能不能体悟到?能不能证悟到?能不能做到?如果我们没有深刻去体悟、没有实践出来,这样就很可惜。于是《心经》归《心经》,你的心还是茫茫然,《心经》不断在敲醒你的心,不断要开启我们的智慧,不断宣说万法的源头、源流都在我们的心中,不要心外求法,也在告诉我们所要找寻的究竟解脱彼岸、天堂、净土、极乐世界,入口处都是从我们的「心」开始切入。所以,佛陀一再叮咛我们要自依止、回到我们的心中,把我们的生命意义找寻回来,把我们生命的潜能开发出来。

  《心经》是在帮助大家干净利落直接切入解脱的核心,是叙述解脱者所体悟到的世界,解脱的世界不是在心外、向外求,不是到「他方世界」才有,当你离开你的心去求、越远,解脱之路就越遥远。真正最快速的解脱、开启智慧,是不必外求、向外去奔驰,回到我们的「心」,《心经》的核心就在告诉我们这一点。讲座的前半段,稍微解释一下经文内容,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依文解字,因为我不是在解释文字,在文字解释方面,现在坊间有太多相关的书籍与资料。很多人都会讲述《心经》,但是空海不做文字解析,而是直接讲述《心经》的精神、核心,协助大家怎么样去体悟到。讲座的下半段,会以幻灯片向大家说明,让大家在历缘对境中,处处都可以体悟到《心经》的深义,处都可以看到《心经》在跟你拈花微笑,让你处处都有可能开悟,这些幻灯片都很珍贵,等一下会跟大家分享,现在先从经文稍微重点解析一下。

  《心经》的经文非常短,但是含意却是非常深。「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光是这一段话,就已经把整个修行的核心、以及终点,与究竟解脱的核心,都已经阐明出来。「观自在菩萨」一般人看到,都以为是说「观世音菩萨」很认真、很用功深入修行,体会到「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当然,观世音菩萨一定有经过这样的过程、功力,设若你认为说「这是观世音菩萨,我只是念念经文嘛!…」这样就很可惜了。不要把经文里面的「观世音菩萨」,认为是外在的一位观世音,其实是佛陀在告诉大家,每一个人要做到像观自在菩萨这样,修行的重点在于要深观、如实观。

  所谓的「观」,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你要深观、如实观,不是用头脑去想象、思惟。能够来到深观、如实观,然后出入自在、「观自在」,这个「观」不是主观,不是个人的想象、投射,它是不带成见的,要把那些「所知障」放下,要把那些狭隘的见解、偏见,过去的成见都要放下,这样才能够出入自在。如果还带着过去的观念、成见、知见在看,还是以过去习以为常的思考模式在看,就是没有「归零」,就没有自在。所谓「自在」,都是活在当下。一个人会觉得很苦闷、想生气,或是兴起嫉妒心、瞋恨心,是因为我们没有活在当下,都带着过去的观念知见,在看一切人、事、物,被我们的观念知见、过去的习性捆绑住了,这就是束缚,让自己不得解脱。

  我们的不得解脱,不是别人来捆绑我们,而是自己的观念知见没有「归零」,没有自在、来去自如,还抱着过去的观念知见,在推理、在想象、在思考。所以,所谓的「观自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要「归零」,要放下那些包袱,所谓「放下布袋,何其自在!」要放下过去的观念成见,放下过去习以为常的思考模式、判断,不带成见,像一个赤子之心,没有污染的,「活在当下」来看,这样我们本身当下就是成为一位「观自在菩萨」。

  当你具备这样的基础、条件,「行深」注意这二个字,都不是马马虎虎、走马看花啊!不是稍微想一下,用头脑、大脑去想象、去推理,都是活在当下,很认真、很仔细的去观、去看。当你「行深」-修行用功程度很深,纵使《心经》诵个千百万遍,为什么还是体悟不到里面的深义呢?因为我们都只是念过、念过、念过…,都只是在表皮层的用功、表皮层的敷衍而过而已,没有停下来好好深入,我们「行不深」,就无法体会里面的深义。所以,要把「往前冲」的习性停下来,要把「敷衍的心」、「赶场的心」停下来,做早、晚课不是在赶场啊!不是在应付、不是在交差啊!要做出实质的意义,要深度进入体会,宁愿不要量很多、很庞杂,却都是走马看花的看,这样你的生命没办法有深度,因此要「行深」。

  如果能够「观自在」、又能够「行深」,深度去「止观双运」,这时候就会开启智慧了。「止观双运」能够开启智慧,所谓「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止观双运」开智慧、开悟。当你真正的开悟、大彻大悟,就体会到「照见五蕴皆空」,此时能够「度一切苦厄」。为什么我们修行修了一、二十年,还在苦海浮沉?因为没有具足前面的基础,没有「观自在」,所下的工夫不够深。当你具备前面这些闻、思、修的基础,然后深度去「止观双运」,你随时都会开启智慧。只要真正了悟真理实相,很快就能够「度一切苦厄」,苦海很快就消失、止息,佛陀在《阿含经》里面就讲:不待时节因缘。不是说你的业障深重,要到来生才有可能成就,不是这样啊!佛陀就告诉大家只要按部就班,一步一脚印的深入,不待时节因缘。只要你够用功,脚踏实地去闻、思、修,真正能够「归零」,不带成见的深观、行深,自然水到渠成,很快!就可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一般人提到「空」,就误认为「财也空、名也空、利也空、五蕴皆空,什么都空…」结果到后来所体会的「空」,变成顽空、断灭空,又执着在「空」,生命会失去动力,生命的方向感也失去了,这是因为错解、误解,这样所体会的「空」,不是诸佛菩萨所要启示我们的「空」。真正的「空」,是充满着生命力、充满着活力,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佛经里面提到「空能生妙有,空中生妙有」,真正体悟到「空」,生命是来到无限的可能、成为生龙活虎,不但不会被任何境界阻碍,没有什么系缚而解脱自在,生命真正是生龙活虎,来到「无所住又能生其心」。真正体悟到正确的「空」,必然、也自然来到「无所住又能生其心」,绝对不是顽空、断灭空。为什么说「五蕴皆空」?稍后会用幻灯片向大家再解析一下。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里是在解释「五蕴皆空」,但是这个「空」,以现代的天文物理学解释,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空」绝对不是顽空、不是空洞、不是断灭空,「空」是无边无际的虚空。在无边无际的虚空里面,蕴藏着无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因缘成熟,形成极微的粒子,佛经里面有讲到「极微」,就是现代的天文物理学家、科学家,一直在探讨组成物质的「最微小粒子」,现在是来到「夸克」,但是科学家还不死心,继续要再找寻下去。佛经里面叙述佛陀二千五百年前,早就解析所谓的「物质」,都是由「极微」所组成,当能量形成之时,它慢慢的凝结,形成极微小的粒子,再慢慢凝结成「夸克」,然后从「夸克」再排列,组合为介子、质子、中子、电子,然后再组成「原子」;「原子」再排列组合,组成各种的「分子」;「分子」再排列组合,于是组成「物质」。

  「物质」就是《心经》所讲的「色」,所有看得到、想得到、触摸得到的「物质」,全部都称为「色」,也就是现象界的一切。《心经》所讲的「空」,就是无边无际的虚空与能源,现在物理学家早就已经告诉我们,宇宙发现到的定律、法则,第一就是「质、能互换」,而且「质、能不灭」,「质」、物质就是这里所讲的「色」,科学家所讲的「能」,就是这里所讲「空」里面的能量,科学家所讲的「质、能互换」、「质、能不灭」,就是这里所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物质与能量是互换的,而且当下每一个人-你、我、他,虽然有色身的存在,但是再做深度的解析,就是能量的组合,我们众生就是「能量的组合」,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没办法再做很细部的解析,在「阿含解脱道」的课程VCD里面,有比较详细的讲解,大家可以参考,现在只能点到为止的讲述。科学界就在证明佛教里面所讲的「无上甚深微妙法」,今天最顶尖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化学家,包括爱因斯坦,没有一个人能够打破佛教里面的真理、佛法,因此佛教、佛法是非常科学,不只是科学,而且是超科学。

  人类现在的智慧不断慢慢在提升、成长,当今最顶尖的科学家的所有发明与发现,都不会超出佛经里面所讲的「三法印」。以前的逻辑概念,都是很对立性的,对就对、错就错、是就是、非就非、黑就黑、白就白…,都是一个截然划分。但是现在人类的智慧又慢慢提升,现在来到「模糊逻辑」,界线已经不是像以前人类所想的截然划分了,都是很深奥的。包括以前所理解的「原子」,认为原子、电子、质子…,都像撞球台上界线很明显的颗粒,然后在那里撞来撞去…,这些推论是因为以前人类的观察能力、仪器还不够精密,当透过现在人类慢慢观察越深入之后,发现它们并不是一个范围很清楚的粒子在撞来撞去,而是「牵一发动全身」。所以,你、我、他,每个人的存在,跟整个宇宙都有密切的牵连关系,你并不孤单、并不孤独,你的生命存在,跟整个宇宙的存在,都完全密不可分,要体会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庄严。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今天我们幻灯片的重点,会向大家解析这几句话,因为这是《心经》非常重要的内涵,为什么说「诸法空相」?为什么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今天的幻灯片会加以解析。法界大自然的实相,本来就是如此、这样,只是众生不了解而已,如果能够体会到这里面的深义,体会到什么叫做「不生不死」,生命会全然的活着、全然的开花,而远离颠倒梦想。人类最害怕的老、病、死,最害怕生命的消失,《心经》就告诉我们,那是错误的观念知见,那是人类的错觉,人类没有正确理解生命的实相。所以,《心经》告诉我们要了解「诸法空相」,「空」的含意很深,一切来自于「空」,以「空」为背景、以「空」为舞台,又回归到「空」,但不是顽空,生命不会消失,生命没有死亡。

  这不是空海刻意创造、发明的名词,然后来说服你们去相信它,我只有如实的介绍真理实相,把体悟到的宇宙真理实相向大家分享。如果能够体会到什么叫做「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体会到原来生命是生生不息,生命不会断灭,生命没有死亡,只有变化、变化、变化…。这是一个很重要观念,大家要好好去体会,生命没有死亡、没有断灭、不会断灭,只有变化、变化、变化…,即是「无常法印」。至于会怎么样变化,中间是由很多的因缘组合,意即佛教所讲的「缘起法」,在这整个变化的过程,如果能够体会到「无我」,生命就是体悟「三法印」,来到洒脱、解脱自在,修行的核心都在这里而已。所有的八万四千法门、所有的经典,就是要协助大家去体悟「三法印」-无常、缘起、无我。

  「无我」不是消极、不是断灭,而是宇宙的实相,如果能够体悟到这些,你会珍惜每一个当下,珍惜我们的生命,不会自暴自弃,也不会把生命寄托在虚幻的梦幻世界,会很踏实、很充实的度过每一天,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我们的每一个当下,珍惜每一个因缘,在每一个因缘都会加入善因。由于正确了解「因果法则」了,「因果法则」不是宿命,而是有无限的可能,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当下你要加入什么因,将来就会得什么果;你要得到什么果,就在每个当下加入什么因,命运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如果我们有正确的体会,是会为我们的选择而负责,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的生命,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的人生,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否则会活在充满抱怨、充满业力、充满习气、充满宿命的世界,这样很难出离苦海。如果能够体会到是我们在选择自己的生命走向,是我们在选择我们自己所要的世界,这样就会为我们的每一个选择而负责。当你选择之后,就会播种因。如果能够清楚知道自己现在选择播种苦因,一切的苦果就要勇于承担。所以,具有正确的理解,生命走向才会正确,才能够早日出离苦海。

  为什么说「不垢不净」呢?垢、净,污垢或是洁净,这是一个二元对立的名词。事实上,所有的垢、净都是我们人类添加上去的标签跟界定。在法界实相里面,是不需要语言、不需要文字,不需要那些界定;而且法界实相里面,你认为的污垢也未必是污垢;法界实相里面,你认为的清净也未必是你所想的那一种「净」。垢、净,是人类按照我们的好恶标准去界定的。如果我们的心充满着贪、瞋、痴,看我们周遭的每一个人都会看得很不爽,看每一个人都不顺眼,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污垢,我们自己的内心充满着贪、瞋、痴,不是外境的问题。什么叫做「不垢不净」?垢、净,都是我们自己去界定出来。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能体悟到「空」,「空」是佛教里面的「究竟智」、「涅槃智」,已经是最高级的领悟。如果一个人真正体悟到「空」,就是体道、悟道,然后就会行道,做出「与道合一」的质量、特性。如果真正体悟到「空」的含意,整个人生、心量都会与「空」相应,所展现出来的质量、特性,也都会跟「空」的特征、特质一样,「空」有什么样的特性,你也会展现出什么样的空性。如果真正体悟到「空」,因为「身见」、「我见」消失了、消溶了,没有那些「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意即「身见」、「我见」消失了。

  「无色受想行识」就是我们的「身见」、「我见」消失了。「无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主、客也消失了,心境合一、主客双泯。这时候,这样的人不是说活在虚幻的世界,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不是那样啊!他没有多出二只手,在修道的过程是二只手,开悟之后还是二只手;修道的时候是一个头,开悟之后还是一个头,没有变成「三头六臂」。然而所不同的,就是心境不一样,以前是心量狭窄,现在是无边无际;以前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现在二元对立的界线,消失了、消除了。当你有了界线,才会不断的冲突;当你有了界线,就会导致很多的痛苦。当你这些界线消除了,「身见」、「我见」消失之后,界线没有了,二元对立消失了,敌人也消失了,所谓「仁者无敌」啊!敌人是我们自己塑造出来的,如果你的内心里面没有敌人,真正以慈悲心去普爱一切众生,就是没有敌人啊!

  如果一个人真正体悟到「空」,自然会展现出「空」的特征、「空」的特性,体会到什么叫做真正的「空性」(「空」的特性),就会在身、口、意展现出来,来到无我、无私的境界,展现出来的爱,不同于一般众生有条件、有所求的爱,而是无条件、无所求,无我、无私的大爱,与耶稣的「博爱」一样。佛陀、佛教所谓大慈大悲的大爱,就是来到无我、无私,展现出「空性」的大爱。「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就是主、客已经消溶,没有再对立了。就像禅宗描述的境界,第一个阶段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个阶段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在深入经藏,在闻、思、修,看到这个也「无常」,看到那个也「无常」,看到那个也「无我」…,以「头脑」在解析的过程。但是,当你有一天真正体悟到真理实相,就会来到第三个阶段「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就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与第一个阶段,虽然同样是「见山是山」的阶段,其实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心灵质量。第一个阶段是用一个「我」在看山水,第三个阶段是「无我」,看山、我就是山,看水、我就是水,看花、我就是花,与当下的境界就是溶为一体;看一切众生,没有不顺眼的,没有接纳不了的,没有敌对的对象,因为看一切众生就像是在看自己,爱护每一个人就像爱护自己一样。如果真正能够体悟到「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身见」、「我见」一定是消除的,这不是用“修”出来的,想要做到无我、无我…,于是就用忍耐的,当然这是一个过程、过渡时期而已,到后来自然是大慈大悲,看到每一个人,就像是自己的兄弟姊妹,看到每一个人,都像是我们的同胞。

  所谓「民胞物与」,人民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同类,看到一棵树,一样会很尊重它,看到飞雁、看到动物,都一样把牠们当做是我们的同胞,即是「永嘉大师证道歌」所讲的「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以比较白话来讲,是「梦里明明有六道,醒后空空无界线」,这时候你会体会到什么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才会真正以平等心来对待一切众生,包括六道所有的众生,没有我慢、也没有自卑,都是一连贯下去的,因此「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到后面结论是这样一连贯下来,然后「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为什么会有罣碍?因为我们内心有很多的界线,有很多的对立,有很多的冲突,有很多包容不了的人,树立了很多的敌人,当你有敌人,才会有所罣碍。如果你的内心里面,能够慈悲爱护一切众生,所谓「仁者无敌」,是没有任何敌人的。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同胞,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兄弟姊妹,所有一切众生,跟我们都是命运共同体,以爱己之心去爱护每个人,自然没有敌人,这样就不必在那里牵挂,恐怖之心也就自然消失。当你真正了悟真理实相,体会到不是从外来赚到很多钱,而是开发出我们「本自具足」的无尽宝藏,每个人都拥有无尽的宝藏,只是有没有开发出来、有没有挖掘到而已。如果没有开发出、没有挖掘到,就会觉得自己很贫穷、很痛苦,于是不断向别人祈求。

  如果你开发出「本自具足」的无尽宝藏,就会很快乐、很安详、很知足,因为体会到你没有欠缺什么,于是这时候也不会吝啬,很自然的大慈大悲善待一切众生,这些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因此无所得、但是也无所失,你没有失去什么。如果能够体会到原来开发出来的,是我本来就藏有的无尽宝藏,因为来到大安心、大自在,没有得、没有失,没有得失之心,就「没有挂碍」,这样就能够「远离颠倒梦想」,这时候就能够来到「究竟涅槃」。

  这一张照片是今天在加拿大拍摄的,看起来不起眼的角色,但是可以呈现出富藏、富涵命力,有没有看到?平常纵使你走过千百回,也未必懂得欣赏它,懂得跟它们心灵交流,但是现在把它拍摄下来,让大家看看它的生命力,看看它的庄严。这是加拿大温哥华这里的樱花,你的人生处处都是活在天堂、净土里面,只是有没有心眼打开去看得懂而已。你的人生可以是「花开见佛悟无生」,处处开花的世界,也可以是充满荆棘的世界,你的人生的世界、人生的路途,到底是要充满了荆棘?还是充满着鲜花朵朵开?要看你自己怎么选择,因为都是在我们自己的心,即是《心经》所讲的深义。如果你真的会选择,可以让我们的心花朵朵开,生命每天都是在开花,就是把生命意义发挥出来,把我们的生命潜能发挥出来,把我们的生命贡献出来,回馈这个世间。

  一般人提到这个,就认为它是肮脏、污垢的,觉得好恶心!这我是从马来西亚带回台湾的,又从台湾把它拍摄下来,然后带到国外来,这是要用钱买的,在马来西亚买的玩具,比如说在朋友生日,或是特殊的日子,送给好朋友一个惊喜的玩具,但是众生却很容易被这个外相所欺骗。同样的材料,如果把它雕塑成一个观世音菩萨,大家就会放在佛桌里面膜拜;同样的材料,把它做成这样(大便)一个形状,大家就会觉得「哎呀!好肮脏、好污垢!」现在假设,把同样的材料,原来是做成这样(大便)的形状,现在把它做成一个「观世音菩萨」像送给朋友,就算是同样的材料,第一次先送给朋友原来的形状(大便),他一定会很生气,觉得你这个朋友实在太轻视我了;再来,等他生气的时候,我们再送给他用同样材料做成的「观世音菩萨」,他又觉得好高兴。

  众生很容易被外相、外境牵着走。事实上,本质都是一样的,因此《心经》讲「不垢不净」,「垢、净」是我们贴上去的、我们去界定的,当它是同样的材料,只要外相一改变之后,众生判定的是非、好坏,就马上对立出来了。

  这些迎春花也是在温哥华这里拍摄的,本来我还不知道这是什么花,什么花、什么名称都不知道,名相对我来讲不重要,而是我懂得跟它心灵交流,我懂得欣赏它,我看到「黄金遍地」啊!不只遍地,遍满虚空啊!当你停下来,「行深」啊!好好用你的心灵去感受、去体会,去跟它交流,它也会跟你心灵交流、心灵对话,用你的心灵来看,它会帮助你心花朵朵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含意很深,由于时间很有限,只能够跟大家分享一些重点,但是也够大家回味无穷了。

  当你真正会看,生命到处都是充满着黄金岁月,从现在公元二00六年的三月二十五日开始,你的黄金岁月现在才开启,真正体悟《心经》的深义,会开启生命的黄金岁月,不管我们的年纪大小,超越这些、超越这些,「无老死」没有老、没有死,当你真正体会到这些,生命的黄金岁月就会开启出来。

  现在来看空中的这些白云,在那里飞啊!飞翔!最重要是让我们看到「虚空不碍白云飞」,看到所有的「色界」,不管是所有的建筑、白云,都是包含在虚空里面,没有虚空为背景、为舞台,现象界的一切没办法成立,只有虚空能够没有质碍、没有阻碍。如果你的心境能够体悟到「空」,心与「空」相应,你的世界不会被任何境界阻碍到,什么境界都不会阻碍到你,就是解脱自在。如果我们被境界阻碍了,就是被境界系缚住了。如果我们的心境能够像虚空,不但白云不会阻碍到你,也能够让白云在虚空中成为法界的庄严,白云也是朵朵在飞翔,有没有看到白云在飞?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虚空之中,蕴藏了无限的能源,而这些能源会慢慢的旋转,形成极微的粒子,然后再形成一片星云。这些星云、极微粒子,它们慢慢的旋转,于是各种物质就会产生出来。中国的《易经》非常深奥,是在解释宇宙创世纪,也在解释万事万物怎么来的,都是用简单的符号,解释宇宙最深奥的真理实相。当这些极微的粒子,它在旋转、运转的过程,会慢慢不断在分裂,就是《道德经》里面,所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心经》所讲的「空」,「道」就是「空」。

  佛经里面所讲的是「空」,蕴藏了无限的能源、能量,因此「空生妙有」,就是《道德经》所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样的,只是用不同的名词解释而已,它会不断的分裂,只要有能源、能量的供应,就会不断分裂,然后不断成长,亦即在整个解脱道课程,有介绍过的太极花,原来虽然只是一棵小树,在还没有形成花苞之前,就是处在无极之中,因为宇宙里面有很多的能量,继续供应这一棵小树的存在,这个花苞就会出来,最初是一朵(道生一);这一朵开完之后,它会分裂、演变成二朵;二朵开完谢了,然后演变成四朵;于是一、二、三、四…,层级一直一直这样,它是一批、一个层级开完之后,又分成二个出来…。所以,请大家仔细观看,二朵开完、谢了之后,再分成四朵;这四朵开过、谢了之后,再来八朵;八朵开过之后,又再分裂,然后十六朵、三十二…。因此,我们把它称为「太极花」,就像「道生一,一生二」,然后二、四、八,十六、三十二…,是不是像太极的实相搬出来,真是很奥妙。

  如果你的心没有停下来、静下来去看,它们就算在你面前晃过百千遍,也是看不懂,就像你纵使念过《心经》好几百次、好几千次,假如没有停下来好好去体会,还是体会不到《心经》的深义。所以,大自然处处都在跟我们讲经说法。

  这一张是海棠花,有很多人会插花、种花,但是你有没有停下来去看?海棠花一样有太极图的含意在里面,大家仔细看,有没有?道生一、二、四、八、十六…,就在宣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万法是来自于「空」、来自于「道」,然后又浸泡在里面,又再不断的分裂、不断的分裂,就像这是你、这是我、这是他;这是佛教、这是基督教、这是回教、这是一贯道,这是其它各种宗教…;这是美国、这是台湾、这是中国大陆、这是欧洲、这是加拿大…。如果我们的心境没有向上提升,就会停留在「我这个国家,跟你这边的国家不相干;我这个种族,跟你那个种族不相干…」我们的心胸、我们的视野,没有打开、没有提升,心灵没有净化、没有提升,就是在人我是非里面争个不完,所有的身见、我见、冲突都是这样,因为我们看得越狭窄,我们越往下看,于是导致种种冲突不断。

  为什么把修行定义为就是一个心灵的净化、心灵的成长、智慧的开启?如果我们能够把心灵往上提升,把我们的世界往上提升,慢慢的提升上来,我们的世界就越广阔。如果能够提升到上面来,就会体会到一体的世界。以前我们是把「六道」分别得很清楚,当你慢慢提升上来,「醒后空空无大千」没有界线,就是《心经》所讲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主客消溶。如果处在比较下面层级的境界,外面的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则「眼、耳、鼻、舌、身、意」-「我」跟境界是分裂的;如果能够提升上来,它们就是一体的,这就是「空」,真正的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