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诗歌中的佛教思想

莉落

元稹诗歌中的佛教思想

  元稹作为唐代有名的信仰佛教的文学家,很早就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为官之后,他不仅频繁参访寺院、与高僧往来问道,而且还以诗歌作为弘法工具,在诗歌中描述自己的修行体验,阐释佛教义理,赞颂高僧的盛德,与道友交流修道方法。由此可见,佛教思想成为他中晚年之后重要的精神支柱。

  1.早年的佛教信仰

  元稹一生创作了数百首诗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是与佛教有关的。从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元稹最直接提及自己佛教信仰的诗歌是《离思》诗,诗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从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的妻子名叫韦丛,是太子太保韦夏卿的幼女,嫁给元稹时,元稹正身家寒素。贫贱夫妻,相濡以沫,但韦丛年仅二十七岁即英年早逝。后来元稹官居高位,俸钱百万,妻子却不能与之共享,元稹极为悲哀,常以诗抒怀。这首诗歌就是表达元稹对早逝妻子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了两个比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表达了他与韦丛爱情生活之美好、惟一和不可替代的情绪。后两句则由此而深情地表达“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坚贞。元稹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么坚贞,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学佛修道,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韦丛的思念。

  元稹还在多首诗中提到自己早年信佛,如其被贬通州之后作的《遣病》诗中说:

  ……

  自古谁不死,不复记其名。

  今年京城内,死者老少并。

  ……

  以此方我病,我病何足惊。

  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

  借使到百年,不知何所成。

  况我早师佛,屋宅此身形。

  元稹由于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因而在其诗歌中经常会用佛教术语来描述客观事物。如《杏园》诗云:

  浩浩长安车马尘,狂风吹送每年春。

  门前本是虚空界,何事栽花误世人。

  唐代的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会,木结构的平房小楼,和深宫宅院,容纳了百万人口,北方多旱,每天滚滚车马扬起尘土,遮天蔽日。这里借喻长安不仅是红尘深处,而且有万丈红尘。

  “狂风吹送每年春”,春天的长安又是风季,这里借喻中唐以来,朝政多故,年年都有不测之事。

  在狂风扬尘的春季,桃李杏花在长安城仍然随处可见。元稹在杏园发出了如上感慨:万法本空,出入本空,今天出门不知还能不能回家,又何须栽这一园的花来惑乱世人呢。

  2.元稹的赞僧诗

  在元稹撰写的佛教题材的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赞诵高僧德行,或描写由俗入道的事迹。也有描写寻僧不遇的诗歌。如《智度师二首》即是描述智度师由战将投归佛门的事迹。诗云:

  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禅衣。

  石榴园下擒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

  在诗歌中,元稹讲说了智度禅师在四十年之前曾经是一个驰骋沙场的战将。后来由于感悟世事沧桑,变化无常,放弃了功名利禄,投身佛门学佛修道。没有刀光剑影的厮杀,却多了一份闲适心情。想想过去曾与史思明厮杀突围,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当铁衣抛却穿上衲衣之后,自己才真正感觉到一种远离尘嚣的轻松。

  关于描写由俗入道相关的还有《志坚师》云:

  嵩山老僧披破衲,七十八年三十腊。

  灵武朝天辽海征,宇宙曾行三四匝。

  初因怏怏剃却头,便绕嵩山寂师塔。

  淮西未返半年前,已见淮西阵云合。

  这首诗歌是描写志坚师在出家三十年以前曾是一个南征北战的将军。在历经世事变迁之后,他才由衷地感觉到人世的无常变化,由此产生对佛门的向往,并在经过嵩山拜祭圆寂的禅师之塔后,终于入迹空门之中。

  元稹在诗歌中还讲述了一些注重说法修定的高僧。他在《定僧》中说:

  落魄闲行不著家,遍寻春寺赏年华。

  野僧偶向花前定,满树狂风满树花。

  诗人由于官场失意,为了消遣苦闷的心境,在这大好的春天来到寺院中欣赏春光灿烂的春景。在这荒郊野外的寺院中,见到一位高僧安坐在盛开的花丛边静心禅坐。满树春花与高僧相映成趣,令诗人很羡慕这种情景。

  诗人还在《寄昙、嵩、寂三上人》诗歌中,以诙谐的语气说,上人们经常向人讲说对治烦恼痛苦的方法,却又偏偏将人生的死苦经常讲述给我们听。现在这些上人不是向人讲述痛苦之事,而是告诉人们不生不灭的道理,这使人没有对死苦等人生产生各种痛苦的恐惧,因而心中更为放松;也不用操心如何对治,因而心中更为清闲。诗云:

  长学对治思苦处,偏将死苦教人间。

  今因为说无生死,无可对治心更闲。

  元稹还在《卢头陀诗》中介绍了一位坚持苦行的卢头陀高操的道行。诗云:

  卢师深话出家由,剃尽心花始剃头。

  马哭青山别车匿,鹊飞螺髻见罗睺。

  还来旧日经过处,似隔前身梦寐游。

  为向八龙兄弟说,他生缘会此生休。

  这首诗歌是诗人拜望卢头陀之后所作,在拜会中,卢头陀向诗人讲述了自己出家的缘由。头陀告诉诗人,出家关键在于降伏自己的妄心,当你不受世俗之心的.牵缠之时,你就能够舍弃一般人恋恋不舍的俗尘生活,身出家心也出家。经过多年之后,诗人故地重游,昔人已去,自己仿佛在梦中游玩,因而,诗人说“他生缘会此生休”。

  诗人元稹还写有一些悼念高僧的诗歌。他的《寻西明寺僧不在二首》即是其中的代表作。诗云:

  其一

  春来日日到西林,飞锡经行不可寻。

  莲池旧是无波水,莫逐狂风起浪心

  其二

  碧涧去年会,与师三两人。

  今来见题壁,师已是前身。

  芰叶迎僧夏,杨花度俗春。

  空将数行泪,洒遍塔中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