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评课稿

马振华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评课稿 篇1

  今天我听了陈菊老师讲授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之后,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现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收获及黎老师这节课的特色之处。

  首先,我觉得,陈老师的引入很自然,好从拍手欢迎教师到来听课的拍手中,很自然的引出数学问题。如,啊,你们刚才的拍手是没有规律的,你们看,老师是怎么拍手的?(老师试范拍手)让学生数一数,老师拍了多少下。同学们回答说:老师拍了4下。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拍拍手呢?同学们说:能。老师说,成那你们拍手看。同学们拍了手。老师问:你们刚才拍了几下?同学们回答:我们拍了6下。老师问:从刚才我们的拍手中,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同学们回答说:能。接着,老师让学生提数学问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老师比我们多几下?老师问: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回答:同学们比老师少拍几下?陈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小结了一下:今天我们就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我觉得:陈老师的`引入很自然,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信息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其次,陈老师在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①小亮比小明多得几朵?

  ②小明比小亮少得多少朵?

  ③小红比小亮少得多少朵?

  ④小明比小红多得几朵?等四个问题时,陈老师着重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着重理解第①个问题,其余3个问题在已有的基础上解决,就容易得多。这样,能“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学得容易,能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教路清晰,重点突出,有突破性性教学。是一堂好课。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评课稿 篇2

  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联系加、减法运算的意义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运算正确进行解答。与一年级学习的“求相差数问题”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根据已有的学习及生活经验,学生对于“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课的一开始,我先让学生通过游戏首先复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含义,让学生通过摆花片(第一行摆5个花片,第二行的花片比第一行多2个)理解是怎样排花片的……?(一个对着一个摆的)比较二行花片明白的第二行其实是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和第一行同样多的部分”和“比第一行多的部分”。这样的引入设计,为学生在学习新授内容时准确找出“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哪个部分”,进而理解是谁和谁比、谁是多的、谁是少的、从具体形象的图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真正理解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观察图画入手,学会分析从图中获的数学信息、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数量的关系的理解。在“想想做做”练习题中不再出现摆花片这样直观形象的动手操作过程,但我仍抓住已有的数学信息条件让学生明确是谁和谁在比、比的结果是怎样的、怎样求,理清思路再让学生下笔列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