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复习计划
一、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掌握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根据给出的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二、复习策略:
1.按书本设计基本程序,适当调整,由前到后;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展开有条不紊的系统梳理;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复习,主要针对第一步复习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纠正、补救等方面的复习工作。
2.要重视查漏补缺。要根据所教班级的情况,确定班级的复习计划,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内容要加强复习和练习。
3.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复习题的设计中要十分注意层次性
4.要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过程中去。可采用的一些形式:学生自己出题目练习,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去交流与合作。
5.综合复习、分层练习,做到在练中复;在复中练,纵横交错混杂进行。
三、复习知识要点注意点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一)对称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二)旋转
1、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2、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4、旋转的性质: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三)对称和旋转的画法
1、对称要注意: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2、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如:12和6,
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 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质数和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它们的和是77。
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概念】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每条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相对的棱互相平行,相交的棱互相垂直。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 -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6、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 b=V÷a÷h
高=体积÷长÷宽 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V=a3
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 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7、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实心的物体没有容积。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容积和体积的异同:
相同点:容积和体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相同。
不同点:体积从外面量物体的长、宽、高,容积从里面量物体的长、宽、高。
×进率
8、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扩大a倍,它的表面积扩大a2倍,体积扩大a3倍。
【体积单位换算】 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
÷进率
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
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二)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三)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 的分数单位是 。
(四)分数与除法
A÷B=(B≠0) 4÷5=
(五)真分数和假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略
(六)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 如:
=10÷5=2 =21÷5=4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 如:
2=2×4=8 (8作分子)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
5 =5×5+1=26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1= = = = =…= =…
(七)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八)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用12和16来举例
1、 求法一:(列举求同法)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2的因数有:1、12、2、6、3、4
16的因数有:1、16、2、8、4
最大公因数是4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6的倍数有:16、32、48、…
最小公倍数是48
2、求法二:(分解质因数法)
12=2×2×3
16=2×2×2×2
最大公因数是:2×2=4 (相同乘)
最小公倍数是:2×2 × 3×2×2= 48
(相同乘× 不同乘)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所有的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它们的倍数。
所有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因数。
(九)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
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 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1、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2、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3、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4、2和所有奇数互质; 5、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十)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如:
=
(十一)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如:
和可以化成 和
(十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 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如:
0.3=0.03=0.003=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如: =0.3 = =0.6 = =0.2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 如:
=3÷4=0.75
3、带分数化为小数:
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 如:
2 =2+0.3=2.3
4、最简分数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这个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
5、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0.5 =0.25 =0.75 =0.2 =0.4 =0.6 =0.8
=0.125 =0.375 =0.625 =0.875 =0.05 =0.04
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结果再约分。如:
+ = =
(二)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方法:分母不同,先通分,把分母变相同,再加减,结果要约分。如:
+ = + = =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和整数一样
(四)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第六单元 统计
(一)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或几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二)、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1、当一组数据中没有偏大偏小的数,也没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
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时,用中位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3、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就用众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中位数的求法:
1、按大小排列。
2、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平均数的求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三)统计图: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四)打电话:规律——人人不闲着,每人都在传。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方法:把所有物品尽可能平均地分成3份,用的次数最少。
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
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
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
28~8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
82~24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5次
244~72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