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动见瞻观,何时易乎? (曹丕《与吴质书》)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参佐无不被系束。(《世说新语·桓南郡好猎》)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省略句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录毕,(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曹判论战》)
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
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 )坚。(沈括《活板》)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
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竖子不足与( )谋。(同上)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4.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例如:
今以钟磬置( )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苏轼《石钟山记》)
激昂( )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11、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1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3、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在这个(时候)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15、颓然就醉。 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 今义:精神萎靡不振
16、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语文高考文言文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率: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2、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3、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
4、固:固不在战矣(当然)
5、举:举以予人(拿)
6、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判: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确定,断定)
8、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
9、得:此言得之(对)
10、迁:终继五国迁灭(改变)
11、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12、既: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
13、以、为、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作为,招致)
14、再: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5、洎、以:洎牧以谗诛(及,等到;因为)
16、诚: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
17、向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
18、数、理: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天数,命运)
19、为、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0、苟、从: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随)
二、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
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3、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
三、一词多义
1、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
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
2、或:
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3、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
②此得之(正确)
③诚不得已(办法)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