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1.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传播文化 B.生产功能 C.培养人才 D.人口功能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那么,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培养人才。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传播文化指教育对文化的作用,属于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最深远的功能。
B选项,生产功能指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是教育最基础的功能。
D选项,人口功能指教育对人口的作用,属于教育的社会功能。
综上分析,AB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择C选项。
2.被毛泽东赞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并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名言的人是( )。
A.蔡元培 B.黄炎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家与其地位和思想观点的对应。陶行知被毛泽东赞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并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A选项,蔡元培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进行北大改革,提出了“五育并举”、教育独立等思想。
B选项,黄炎培被誉为“职业教育之父”。
C选项,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著作。
综上分析,AB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D选项。
3.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总的“两基”是( )。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总的“两基”。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总的“两基”分别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A选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属于应试教育的“两基”目标。
CD选项,说法不正确,为干扰选项。
综上分析,排除ACD选项。故本题选择B选项。
4.以下不是内发论的代表是( )。
A.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D.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发论。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所起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但却不能改变和决定人的发展。
选项A,“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是指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体现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属于外铄论。
选项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指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给予的,自己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人们不用心思想、领悟罢了。体现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属于内发论。
选项C,“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遗传的重要性,属于人本身,是内发论的反映。
选项D,“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出自孔子,指的是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性情的。强调人本身的特点对身心发展的作用,属于内发论。
题干中,考查的是不属于内发论的思想,选项A属于外铄论,因此A正确。
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发展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思维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选项A,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选项B,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选项C,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与动物共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它是由天然存在的自然界构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选项D,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影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不包括思维,为干扰项,故排除。
题干描述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思是: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会变得和土一样黑。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大,符合题干的是C项,因此本题选择C项。
二、简答题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获得成功的必要保证,那么怎样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教育技巧等职业素质。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建立教师威信;
(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三、材料分析题
一位年轻女教师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引导学生学到“美女蛇”一段时,一个男生举手发言问:“老师,世上有没有美男蛇?”说完他还得意地看了看同学们,引起哄堂大笑。老师沉思了片刻说:“这位同学思维相当敏锐,问得很有趣,对于这个同学敢于大胆思考问题的表现我们大家都向他学习啊,但是,如果按照这个同学的思路下去,还可以问,有没有丑女蛇和丑男蛇呢?要知道,作者的思路是在“美女”和“蛇”的对比上,而不是美女和美男的比较上。“美女”是指她迷人的外表,“蛇”是其害人的本质,“美女蛇”比喻披着画皮的坏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评价一下这位女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2)谈一谈这位女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1)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教育机智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案例中的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美男蛇”,迅速地学生思维对鲁迅“美女蛇”的实质指向的偏离,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最终补充解释“美女蛇”的问题实质,帮助学生纠正思维的“跑题”现象,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课堂。
(2)这个老师的行为给我的启示
要精心备课,提高应变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吃透教材,考虑到所教内容的知识起点,逻辑关系,可能引起学生争议或难以理解的问题等,又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言行进行充分预设,做到心中有数,临场不乱。例如针对某一内容,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该如何解释: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教师应该怎样评价或引导等。教师只有对学生可能有的想法有了详尽的预设,才可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胸有成竹地引领学生。
同时,我们也要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地累积教学经验,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善于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我们应向材料中的老师学习,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机智,发挥教师工作的创造性。
教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感觉适应
同一刺激物在刺激强度不变的条件下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在各种感觉中,嗅觉、肤觉、视觉的适应现象特别明显,在生活中相当普遍。例如,“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就是嗅觉适应。若把糖果等食物含在口中持续一段时间,它的味觉就会减弱,最后甚至可能完全消失。轻微的东西与皮肤接触,开始会感到它的存在,但很快就不再感觉到。赤足行走,刚开始会觉得地上的石渣刺足,难以忍受,但走一会儿就不再有刺痛感。从炎热的户外进入有空调的室内时觉得有些凉,但时间长了,凉的感觉就不明显了。
视觉的适应现象分为对暗适应(或暗适应)和对光适应(或明适应)两种。从亮处进入暗处,如从阳光下进入地下室,开始眼前一片昏黑,随着视觉感受性的提高,逐渐能看清东西,这种现象是对暗适应。相反,在暗处呆久了,一下子进入明处,最初一瞬间感到很刺眼,看不清东西,稍过一会儿,视觉感受性降低,眼睛才逐渐看清东西,这种现象是明适应。
2.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同时对比是由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所引起的。如,同样一块灰色的布,在白色的背景下显得暗一些,在黑色的背景下显得亮一些,而在红色的背景下,看起来则带有青绿色。继时对比是由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使感受性发生异常变化的现象。如刚刷牙后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有种特殊的味道,而吃糖后吃柑桔、葡萄等水果,会觉得它们很酸。
生活中,感觉的对比现象十分普遍,研究对比现象,对于正确运用对比规律、提高感觉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许多行业与对比现象有关,需要对比规律。如,建筑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电视电影画面等特别强调视觉效果,所以视觉的对比规律在这些领域“大有作为”;在交通机械设备等方面,出于安全的需要,也特别需要色彩视觉的强烈对比,以便于识别。
3.后像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叫后像。而这种暂时保留的现象也叫作感觉后效。我们看电影、电视就是依靠视觉后像的作用。后像是由于神经兴奋的后作用而发生的,它存在于各种感觉之中。
后像在视觉中表现的特别明显。视觉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例如,在注视电灯光之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灯的一个光亮形象,位于黑色背景之上,这是正后像;以后可能看到一个黑色形象,出现在光亮背景之上,这就是负后像。颜色视觉也有后像,一般为负后像。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如果先注视一朵黄花,那么后像将是蓝色的。
4.联觉
在一种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的现象叫联觉,即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优美的音乐旋律在引起听觉的同时,还使人感到全身舒畅、放松,或使病人减轻疼痛,或引起味觉、增进食欲。色彩视觉引起联觉的现象十分普遍。红、橙、黄等色彩与火、阳光的颜色相似,在冬天使人感到温暖,在夏天使人感到炎热,故被称为暖色;相反,绿、紫、蓝等色彩使人产生寒冷或凉快的感觉,故被称为冷色。从事音乐的人常常发生视听联觉现象,听到音乐的同时能产生相应的视觉形象。生活中我们常使用的“甜蜜的声音”、“苦涩的笑容”等词语也体现了一种感觉会引起另一种感觉。
教资笔试考情之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笔试怎么样?
教师资格证总共考查两个或者三个科目,若幼儿教师或者小学教师则只需要考查两门课程即可,而中学教师就需要多考查一门专业学科知识与能力,相对而言难度较大一些。
以报考人数比较多的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为例:
这一块为小学教师资格证考查的第二门科目,该部分内容难度较大,专业知识较多,主要涉及的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教育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等。(其中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新课改也被称为小三门)
二、举例看看考什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人的人格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埃里克森将人们的一生划分为八个阶段:婴儿早期为0-1.5岁;婴儿晚期为1.5-3岁;幼儿期为3-6岁,恰好处于幼儿园阶段;而后童年期为6-12岁,小学阶段;青年期12-18岁,初中与高中阶段;其后便是成年期了,成年早期18-25岁,成年中期25-50岁,成年晚期为50岁以后,即老年生活来临。
第四个阶段——童年期(6-12岁):孩子在这一阶段走出了幼儿园,开始进入小学生活,开始正式学习一些系统知识了。在小学里,孩子们将第一次体会到努力与考试的关系,学业开始变得重要起来,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因此这一阶段的冲突为勤奋对自卑。如果孩子可以体会到努力带来成就的快乐,他将变得更加勤奋;反之,若他在小学中受到过多的负面评价与反馈,孩子就会质疑自己,逐渐产生自卑情绪。例如小学生在被老师斥责“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时,由于学生的向师性,易产生类似“我真的不行”“我怎么这么笨”“算了,我肯定学不好的”等类似情绪,自然开始质疑自己,丧失勤奋努力的动力。
第五个阶段为——青年期(12-18岁):中学生迈入了青春期,身心的剧烈变化促使他们开始快速发展,开始思考自身的定位,思考“我是谁”这样的问题。这一阶段的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学生们如果对自身的各方面特点以及与外界评价等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就会陷入迷茫,失去未来的方向,形成角色混乱。即学生探索内心世界,希望找寻自己人生未来的方向。在自身对内的“认识我自己”的观点和外在对自己的“你真棒”“你不行”“你这么胆小不像个男孩子”等等各式各样的观点中,如何进行协调与控制,如何正确地自我认识从而确定人生方向,是中学生人格发展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