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关注的考生心理三篇

张东东

四种中考学生学生心理 引发家长关注

初三中考学生学生心理:

进入初三后,有些学生适应不了初三的紧张学习生活,从而产生一些错误心理,主要表现为:

一盲目应试型心理。这类学生思维状态还比较幼稚,没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带给他们的兴奋感还没有消退,对于自己的学习不太关心,认为时间还早,一次考试不能说明大问题,对考试表现出松散应付的态度。

二捍卫尊严型心理。这类学生通常是学习方面的佼佼者,在升学考试中成绩突出。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一贯视自己为最优秀者,希望通过考试来展示自己非凡的实力,强化自己在新的班集体中的地位。

三自卑胆怯型心理。这类学生以前学习成绩不很理想或者在某一学科上存在较大困难,他们很想改变自己的学习状况,但明显感到仍然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于是对期中考试十分焦虑,害怕考试成绩不理想会影响自己在新集体中的形象。

四求胜心切型心理。这类学生大多成绩处于中等水平,但是他们在学习方面有很大潜力,通常兴趣爱好广泛,表现欲很强。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入学后的第一场考试树立自己全新的形象,突破以前的水平,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期中考后,家长孩子需要如何调节?

同学们不妨在期中考试后先不忙着分析试卷,而是问自己三个问题:

1. 名次、成绩是上升还是下滑?

2. 如果上升,是因为题目适合你(有些同学遇到比较难的题目反而成绩会比较好,有些则反之),还是同水平的同学出现了失误,还是自己的水平真实上升了?

3. 如果下滑,问题又出在哪里?

如此“三省”期中考下来,同学们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住此次期中考成败的关键因素和自己所面临的处境了。

学习力测评给孩子精准定位:要提升孩子的学习力,先要了解孩子现有学习力情况以及孩子学习力的发展潜力。精锐教育考试研究院通过对数十万中小学生的调研和试验,研发了包含“学科深度诊断”、“学法优化诊断”等在内的一系列学习力测评,先测评后分析,能科学准确地找到孩子学习力的提升空间!

激发和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交流方式,运用幽默教学、图文并茂等教学风格,对孩子的学习动机做适当地激励,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分析孩子的学习优势,适时抓住孩子细微的闪光点,帮孩子树立学习自信心,开启学习的良性循环。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习惯,逐步改善和调整。以周循环法、短期紧凑的监督指导,帮助孩子在短期内养成良好习惯,让孩子在短期内有看得到的改变。

学科知识查缺补漏: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做系统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知道学生用合适的记忆方法、思维方式快速掌握知识点。

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是教育一直秉承的理念。

期中考试过后如何调整好心态

第一、正确看待成绩。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考试是暴露问题的时刻,成绩不理想的背后是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这就是问题的暴露,立 即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必然会带来学习的提高,那么这次的不理想就是下一次提高成绩的催化剂。相反,本来自己学得不好,却由于这次考得很好,使得很多问题被掩盖了,自己还以为没问题了,从而放松学习,必然会导致下一次的落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通过这一次的失败,找出了问题,从而导致下一次的成功,那这一次的失败就是必要的。这次的成功如果让你失去警惕,导致下一次的失败,那么这一成功就显得毫无意义。

第二、如何对待做错的题:对试卷中的问题应仔细归类。不能单纯把错误归为马虎。对丢的每一分按如下原因归类:粗心马虎、审题不严、概念不清、基本技能不过关、时间不够、过程不完整、能力不及等等。经过认真地分析你就会发现你的真正弱项,也就找到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第三、多角度看名次,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如果每个人都还想保持原来在班上的名次是不可能的,不是进步就是退步了。尤其是一些总是排在后面的同学,很少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这时就需要每个人都要理智。排在最前面的、排在后面的都要多角度看名次,因此还要对自己纵向比较一下,自己是否进步了。不要将自己的目光只放在眼前的名次上,否则就很难继续进步,有些同学可能还要盲目乐观,会一点点地退步。

第四、制订可行的计划。“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调整好心态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安排好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在制订计划时不能急于求成,一步登天,要有短期的目标,能使自己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考试的信心。又要有远期的目标,让自己看到希望,增强动力。如果我们将目标确定太高或太低,就会失去目标与计划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