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知识点:生物的进化
一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 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 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生物总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生物进化的历程
知识点
生物进化的历程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依据
生物进化:是指生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总是一代又一代地发生着改变。
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
我国的银杏、水杉和大熊猫是“活化石”。
化石:是按照时间的一定顺序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 、遗物 和遗迹 。
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中华龙鸟化石、孔子鸟化石、鸟类化石
始祖鸟似鸟类的特征: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为翼,后肢有四趾;
始祖鸟似爬行类的特征: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口腔长有牙齿,尾长并长有尾椎骨。
马的进化过程
年代:5000万年前→4000万年前→2000万年前———→现今(现代马)
体型:似狐狸——→似羊——……→现代马
四肢:短小———→稍长————→较长—…… →现状
足趾:4趾———→3趾 ————→中趾较其余趾发达→中趾着地,侧趾退化
生活环境:树丛———→灌木林——…… →干旱草原
化石出现的顺序:在越古老的地层,出现的生物越简单、低等;在越晚的地层,出现的生物越复杂、高等。
在地层中最初出现的是水生无脊椎动物,以后依次出现鱼类,开始登陆的两栖类,陆生的爬行类和由爬行类分化出的鸟类和哺乳类,最后才出现人类。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单细胞到多细胞。
生物之间的关系: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原始生物和现在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第一次提出人猿共同祖先观点的是英国科学家赫胥黎)。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总结
在地质年代早期只有最简单的生物,越是地质年代晚期,生物种类越多和现存生物也较接近;这说明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生物经历了由漫长的演变过程。
生物总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生物进化的原因
生物进化的原因
概念: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过度繁殖:生物的生殖能力很强,后代数量庞大;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遗传变异:后代中有各种可以遗传的变异类型;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存斗争: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数个体生存下来
适者生存:后代中不同的变异类型,争夺生存条件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
人工选择:是指在人为条件下,按照人们的喜爱精心选择和培育进行的选择。如宠物狗、金鱼、毛质好的绵羊等。
人工选择是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的方法之一。
过程: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途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保护色、拟态、警戒色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解释自然选择例子:
1、 在未污染区,树干是灰色的,与灰色桦尺蛾的颜色相近,与黑色桦尺蛾的颜色反差较大。灰色桦尺
2、在污染区,树干是黑色的,与黑色桦尺蛾的颜色相近,与灰色桦尺蛾的颜色反差较大。黑色桦尺蛾不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少,生存机会较多;灰色桦尺蛾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多,生存机会较少。
直接原因:被捕食的数量
间接原因:是否具有保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