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作文600字五篇

李盛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作文600字【1】

在我们富饶的清徐县城里,有一个在万物复苏之际,东方苍龙初露头角的日子,那就是——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传,被大家成为“不成节日的节日”。这是为什么呢?

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而在清徐,只和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二月二,龙抬头。”在山西民谚中便出现了这种说法。于是,在这一天,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晦气,迎接来年的希望!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惊蛰过去,二月二便也过去了。于是,在二月二这一天,民间流传着许多驱毒活动: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有的地区,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

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总之,各种各样的习俗,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人们经常说:“过了二月二,整个过年才算结束。”的确是,二月二,是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节日!是辞旧迎新的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作文600字【2】

二月二,龙抬头。冬眠的龙,被萌动的春唤醒。

昨日,最高温度12°C,着了短款薄呢外套外出,无任何凉意。今日,温度复降,冷意复来。这春姑娘,就是这样,有些扭捏,有些羞怯,不肯一下就摘掉遮在脸上的那层纱。但冷冷暖暖的反复里,总是向着暖的。许是意念作祟吧,视野里的树,泥土,嗅觉里的空气,似乎都有着春的气息和味道。我知道,这是心在盼春呢!

些许日子前,在英语聊天室。有聊友问我:四季里,最喜欢哪一个?稍稍思考了一下,我说:“不知道。事实上,实,我喜欢每一个季节。”我的回答,让对方有些意外。我解释说:“每个季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美丽,春天充满绿色和希望的,夏天是一个活力的季节,秋有丰收和落叶,冬有白雪和期待。”真的是这样。我还补充说:“正是因为有了分明的四季,所以,我喜欢北方,不喜欢南方。”

春之将始时,总是充满了希望。日子,在希冀中,渐渐地绿起来。

二月二过了,这“长长的春节”,也该结束了。那挂在白色镂空隔断上的喜庆的红色福字,还有春字红灯笼,也该摘下来了。再美丽的东西,都得应景才好。红红火火过春节,素素淡淡过日子。

春节,这个名字真好。以春天的名义,过节。也所以,每每春节过后,春的味道也就一点一点浸润在人心里了。

突然想起春天这个英语单词:Spring,有那么多美好的意蕴呢:活力,跳跃,生长,涌出,跃出等等。而且,还有泉水的意思。济南,乃泉城,春,也就在那涌动跳跃的泉水里呢。

二月二,又曰踏青节。虽草未绿,叶未生。可这青青绿意呀,已然在心里跃跃欲试地萌生着呢!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作文600字【3】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明天是3月16日,农历就是二月二。二月二苍龙登天之日,故为龙抬头之日。“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龙不抬头天不下雨”,这一天的活动都与龙有关。撒灰描龙头引龙出洞。剃龙头。我们家乡的习俗,舅舅健在的人们正月不能理发。正月理发会死舅。长了一个月的头发,二月二龙抬头之日理发,叫剃龙头,最吉祥。这一天停止针线活,忌刺龙眼。这一天的饺子叫龙耳,春并叫龙鳞……

二月二之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农耕在即,一切活动都是期盼五谷丰登。

二月二是传统的节日,古人有好多二月二的述说。白居易诗曰:“二月二日新雨暗,草芽菜甲一时新。轻衫细马青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二月二日是踏青节。元费著《岁华纪丽谱》:“二月二日跳青节,韧郡人游赏散四郊……”。二月二又叫花朗节,挑菜节。汪灏著《广群芳谱》说,洛阳风俗,二月二日为花朗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与吃连在一起的。春节自不必说,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自然是月饼了,到了冬至要吃饺子,年节最后的祭灶日少不得吃麻糖。而清明节活着的人不改善生活,死去的人则要享用大餐。

即将来临的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农谚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有文章说,二月二日既然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北京一带,这天多食用春饼,叫做“吃龙鳞”。豫东二月二早上吃煎饼自然属于“吃龙鳞”之列。煎饼年年要吃很多次的,不仅仅在二月二早上;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小时候二月二吃的煎饼。记得姐姐已经出嫁,大哥已经成家。家中只有父母亲、二哥和我四人。父亲在生产队喂牲口,很少在家。二月二早上,我烧火,母亲拿出春节时留下的大油,用红薯面掺盐搅成稀稠适当的面糊。这摊煎饼的活儿就交给二哥了。当时没有平底锅,用普通的炒锅不容易摊煎饼的。好在红薯面含有淀粉,二哥又舍得用油,摊出的煎饼油滋滋的,好吃极了。周作人在《卖糖》一文中说:“小时候吃的东西,味道不必甚佳,过后思淆每多佳趣,往往不能忘记。”原因大概如此吧。

我们家乡二月二的吃俗是炒黄豆、爆米花、炒蝎子。面粉发酵切成小方块,油锅里炒,叫炒“蝎子。福州人二月二这一天要吃咸稀饭。原料是糯米、芹菜、葱、蒜、虾皮、肉等。这是因为人民的生活并不富裕,平时很少吃到鸡鸭鱼肉等,只有在春节时才能大吃一番,但春节往往有好多食物吃不完,剩余食品又不能浪费,二月二便做大杂烩的稀吃。故且叫勤俭节约日吧!

“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我们家乡有一个习俗,家家户户,这天的早晨,在院子里用草木灰,撒成一个园圈又一个园圈,大圈套小圈。或者是一个方块,大方块套小方块,叫做粮囤。有的还在这么多的粮囤上画上梯子。企盼夏秋有好收成。就叫盼丰收日吧!

二月二又是土地爷的生日。土地爷的官职太小没有人给他进贡。

民俗是约定成俗,没有明文规定,不过大家都奉行。民俗充满了想象,也有现实。是迷信,是信仰,是追求,是梦想。它给人们往往留下很多的善良、慈祥、正直和纯真。有时也给了人们信心……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作文600字【4】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春龙节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点。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作文600字【5】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几天前刚过了二月二龙抬头这个节日,这个节日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抬头”的来历来源于一个神话传说: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每逢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期望龙抬头来兴云作雨滋润万物,于是就有了“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在我们中国,这个习俗还保留着,人们认为,这一天如果剃头,便会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但是今年的二月二正好赶在新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外面的理发店全都没有开门,所以爸爸拿来了理发机,决定让妈妈在家给我理头发。

到了二月二这一天,妈妈做了一桌子好吃的,没一会儿我们就吃完了饭,爸爸开始组装理发机的零件,先从四个更换定长梳中选了一个合适的卡尺,再把智芯准备好,然后把零件安装到了合适的位置……最后准备好理发的必备用品,可以来理发了。

理之前,我千叮咛万叮嘱:“妈妈,您这可是新手上路,头一回呀,可千万不要把我理成个丑八怪呀。”妈妈笑了笑,摸了摸我的头,没有说什么,就开始给我理了。理呀理呀,这理掉的头发,就像千万只长着尖嘴利爪的小虫子,在我的脖子和肩膀上窜来窜去,就在我快忍受不下去的时候,妈妈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儿子,理完了,去照照镜子吧。”我心急火燎地跑到镜子前面,看到了镜子里的我,顿时火冒三丈,这理的也太短了,显得我的脸比平时胖了一圈,虽然爸爸妈妈安慰我说新头三天丑,可我还是因为这件事气的一夜都没睡好。但是现在已经过去半个月了,我的头发又长了出来,已经又恢复到了我原来的样子,我心里想:妈妈的手艺其实还是不错的嘛。

通过理发这件事,我算是对二月二龙抬头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还因为这个节日干了一件吉利的事情,讨了个好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