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2.正确、流畅地朗读,并能背诵课文。
3.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4.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
1.正确、流畅地朗读,并能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狼的篆字图片导入。请学生猜测这个字念什么?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人。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鬼狐传》)
聊斋:书斋名
志异:记述奇异的故事
郭沫若对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三、初读课文,完成自学任务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任务。
(1)请同学们进行联想,写出含“狼”的成语。
(2)理解下面四组字词。
①标出拼音:窘( ) 倚( ) 瞑( ) 隧( )
②指出含义:丘( ) 犬( ) 洞( ) 隧( )
③区别词义:去( ) 股( ) 盖( ) 耳( )
④解释意思:
少时( ) 顷刻( ) 变诈( ) 几何( )
(3)辨析下面多义词的意思。
①目似瞑意( ) 暇甚意( )
②恐前后受其敌( ) 盖以诱敌( )
(4)写出下面一句话的意思,说明它在文中的作用。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交流自学成果
3.拓展:含“狼”的成语
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子野心、声名狼藉、
狼心狗肺、引狼入室、
如狼似虎、鬼哭狼嚎
四、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独立思考文章大意。
2.交流翻译难点,翻译全文。
参考:
一个屠户天晚回家去,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又扔给它骨头,后头的狼停了下来,可是前头的狼又上来了。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还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屠户十分窘迫,怕受到狼前后夹击。看到野外有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当中,覆盖得像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握着刀。狼不敢向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自走开,另一只像狗似的蹲在眼前。过了很久,狼眼像是闭了起来,神态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头,又砍几刀,把狼杀死。刚要走,转身看到柴草堆后头,另一只狼正在那中间打洞,企图从隧道进去,从背后攻击他。狼的身子已钻进去一半,只露着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头砍断狼的大腿,也把它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手的。
狼也算狡猾的了,然而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添笑料罢了。
3.强调以下字词的理解、积累。
1) 止有剩骨:通“只”
2) 投以骨:介词,把、拿
3)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连词,表承接
4)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无实义
5) 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
6) 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
7) 弛担持刀:卸下
8)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似的
9) 一狼洞其中:打洞
10)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目的
11)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能有几何
五、复述课文内容
六、分组齐读
七、作业
1. 背诵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
2. 抄写课下重点注释。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考查文学常识。
2.检查背诵情况。
二、整体感知
1.全文按照表达方式来划分,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明确:
两个:
1-4段,叙述
5段,议论
2.叙述部分,按照小说的情节该如何划分?
明确:
(l)1段:开端--屠遇狼。
(2)2-3段:发展--屠惧狼、屠御狼。
(3)4段:高潮和结局--屠杀狼。
三、分析屠户心理和特点
1.圈画出屠户的心理和动作描写。
2.分析圈画的语句。
明确:
(l)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
小结: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小结: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四、分析狼的特点
1.圈画出体现狼特点的描写。
2.分析圈画的语句。
明确:
(1)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贪婪凶恶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狡诈阴险
五、深化理解
1.找出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
明确: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本文写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从狼与屠户两个角度,你分别受到什么启发?
明确:
从狼的角度启发: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
从屠户角度启发: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绝不能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明确:现实生活中,你会遇到不同的“狼”,你该怎么办?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文典型的文言实词。
2.了解一词多义现象。
能力目标:
1.会自主探究学习,理解本文内容。
2.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对于狼一样的恶人必须坚决斗争去夺取胜利。
教学重点:
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分析形象,领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多角度地阐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昔日的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和关爱”,险些丧命于中山狼之口,但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有一位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这位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的身上汲取了教训,没有让自己的爱心泛滥,抑或是又重蹈旧辙了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教师板书:狼 蒲松龄)
二.蒲松龄及其作品的简单介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19岁中功名,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4年后便死去,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对社会有深刻的认识。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在他40岁左右历时30多年完成的著作。“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三.初读课文
1. 学生听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字音和字形以及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和节奏。
2. 译读课文: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疏通文意,注意圈点勾画重要的字词和语句。(教师适时点拨归纳)
3. 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运用恰当的动词补全下面的空白处。
屠户_遇_狼_惧_狼_御_狼_杀_狼
四.课文分析(结合故事的四个情节来分析文章)
1.遇狼: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 四大要素
时间:晚归
地点:途中
人物:一屠
事件: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惧狼:请思考屠户为什么会惧怕狼?这样写合适吗?
明确:狼是阴险凶残的动物,只身一人晚归的屠户必然会惧怕狼的攻击。作者这样安排是合乎情理的一种手法。
3. 御狼:在贪婪凶狠的狼面前,屠户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呢?
明确:投以骨,复投之,弛担持刀等。
4. 杀狼:最终,屠户是如何杀死了对自己虎视眈眈,阴险狡诈的狼?
明确: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5. 结合你所学习的知识试分析狼的特性和屠户的特征。
狼的特性: 凶狠 贪婪 阴险 狡诈
屠户的特征: 忍让 反抗 机智 勇敢 细心
五.合作探究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这两只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呢?明确: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而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及恶势力。(简单介绍作者所在的.社会状况,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的腐朽等。)
六.布置作业
如果你是屠户,你会有如此的勇敢机智吗?将自己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之中,你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写成一篇200字小短文。
七.板书设计
狼
蒲松龄
狼: 凶狠 贪婪 阴险 狡诈
屠户:忍让 反抗 机智 勇敢 细心
《狼》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情节比较简单故事有趣的课文,串译课文比较简单,但常用实词、虚词较多,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课文,尤其是对文章节奏的训练、课文结构、主要内容的理解等环节设计,为突破本文教学重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可通过多种方法,比如文言文积累卡片的建立,将所学知识进行建网,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同时也为将来运用知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课有两个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要在讲课中落实:一个是“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的翻译,一个是 “其一犬坐于前”所停顿,不要让这些重点成了学生学习的死角。
《狼》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