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初中历史课程中,如何切实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给您带来初中历史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教育中,对于历史课程教学的设计,教师需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一,教师应设计合理的导入语。在历史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导语,使用趣味横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领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因此,历史教师必须立足教材,抓住学生的心理,认真思考导语的设计。第二,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设计的导入过程将会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学习状态。因此,对于导入方式的选择,教师需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初中生的心理,选择讲故事、播放历史影像资料等方式来组织导入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为有效地融入到课堂中。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应的纪录片,利用直观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群体的课堂参与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好地将学生引领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上。
重视历史资料的补充,拓展学生的视野
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历史教材中所囊括的知识内容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若是在教学时,教师对历史知识进行适当地拓展,讲解相应的历史人物事迹。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可见,教师需要全面研究历史教材,有目的地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更为深入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辛亥革命”的章节内容时,可以为学生讲述林觉民在13岁考秀才时只写了“少年不望万户侯”的故事。教师先初步引导学生了解其志向。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林觉民的与妻书,让学生领悟其慷慨赴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学生对历史的深刻认同感,增强自身的历史责任感。
重视历史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积极性
对于初中生历史兴趣的培养,则需要教师增强学生的知识体验感,用以促使学生产生更为深入的认识,不断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中的历史教学,则需要教师重视历史情境的创设,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深度契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创设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历史情境,增加历史知识的吸引力,在情感上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增强历史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笔者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的方式将鸦片战争的真实历史情景展现给学生,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增强学生的知识体验感,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在鸦片战争中外国侵略者的残酷。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对于清政府的行为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接下来的知识学习中能够自觉地进行学习。
重视历史问题的设计,锻炼学生的思维
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解答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成效,进而影响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历史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通过提升历史问题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进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当中。具体而言,首先,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保证问题的创新性,通过新颖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要保证问题设置与教材内容相关,且在学生的知识范围之内。其次,初中历史教师在实践设置问题的过程当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把握好问题的方向,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来解答相关的问题,以此来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树立历史学习的自信心。比如,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过程当中,可以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如“秦汉之争与农民战争之间存有怎样的关联?”“这样的战争属性存有怎样的差异?”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带有问题对课本内容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问题的实际推动下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学生通过总结、归纳可以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