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模拟题
1.人体的废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正常人尿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蛋白质
2.在人体肾脏中,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单位 B.肾盂 C.输尿管
3.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腔中的原尿和肾盂中的尿液(单位:g/L),分析其中的主要成分,得到如下表所示数据。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表中数据可以得知,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B.比较血浆和原尿的成分,可以看出肾小球有滤过作用
C.原尿中含有葡萄糖而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这是因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D.如果某人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是因为肾小管发生了病变
4.在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终端流出的液体分别是( )。
A.原尿、动脉血、尿液
B.动脉血、原尿、尿液
C.静脉血、原尿、尿液
D.动脉血、尿液、原尿
5.正常人的原尿与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有( )。
A.血细胞和无机盐
B.血细胞和尿素
C.尿酸和尿素
D.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6.肾是主要的排泄器官,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B.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C.肾单位中有两处毛细血管网
D.肾静脉血液中尿素含量高于肾动脉
《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模拟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正常人尿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蛋白质,D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A。解析: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所以在人体肾脏中,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A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D。解析:分析表格数据,每升尿液中含水950g,无机盐11.0g,尿素1.8g,所以,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A不符合题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故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B不符合题意。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故尿液中没有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不符合题意。肾小球发生炎症病变导致通透性增大,正常人不能透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也被过滤到肾小囊进而通过肾小管形成血尿或蛋白尿,D符合题意。
4.【答案】B。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不管是入球小动脉还是出球小动脉里面流淌的都是动脉血)、原尿、尿液,B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D。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正常人的原尿与血液相比较,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D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D。解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个结构,A不符合题意。每个肾脏大约由12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B不符合题意。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肾单位中有两处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是动脉毛细血管球,在肾小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C不符合题意。肾动脉中的尿素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后,以尿的形式排出,所以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的尿素含量低,D符合题意。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要点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顺序性强调的是个体身心发展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的发展是不可逆并且不可跨越的。如,人的肌肉发展先发展大肌肉群再发展小肌肉群。
所以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应按照学生的发展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切忌拔苗助长和陵节而施。
相关的古文有:盈科而后进;欲速则不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阶段性强调的是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如,学生在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等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相关的例子: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阶段性。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强调同一方面的发展不同速。不同方面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步的。如,个体的身体先成熟,心理后成熟。身体发展在刚出生的一年和青春期发展最快。
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教育要适时而教,抓好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相关古文: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强调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盲人眼睛失明但嗅觉听觉十分灵敏。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要结合学生实际长善救失,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相关古文:长善救失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如,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所以给教师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
2022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情分析
一、考情分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涉及21道单选题、4道辨析题、4道简答题和2道材料分析题,分值分别是42分、32分、40分和36分。涉及考点主要包括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中学生学习心理与发展心里、中学课程与中学教学、中学德育、中学生心理辅导以及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二、备考指导
根据“考情分析”中对各个题型的分布分析可以发现,各个题型考查所占的分值比例较接近,所以在小学科目二的备考过程中每个题型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本次针对考试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希望能给大家以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主要内容都有哪些:
对于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部分内容,既要求考生们理解,同时也要求考生们记忆。例如单项选择题多数考查的是大家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要求大家了识记教育、课程、学生等相关概念以重要代表人物;而对于案例分析题则要求大家在理解理论的同时能够找出案例中人物的特点以及具体的行为遵循了哪一个理论。对于简答题而言就要求大家多看多背了,但是尽量找一些口诀记忆,优化记忆策略。尤其是教学、德育、新课程改革以及班主任工作的部分都属于材料题和简答题的常考知识点。
三、总结
在“备考”这一环节中罗列出来的知识点所占比重大家一目了然,中学生学习心理和中学德育分数占比不可小觑,但同时这里的内容只要考生们肯下功夫是可以几乎不丢分的。当然,为了方便我们自己的记忆,大家也可以自行的去编制一些口诀或者搜集一些相关的口诀帮助我们记忆。
四、考题再现
1.(单选题)后学材料对先学知识识记与保持的干扰叫( )。
A.前摄抑制 B.后摄抑制 C.侧抑制 D.系列位置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干扰抑制说。后学习材料对先学的材料的影响为倒摄抑制,故选B项。
2.(简答题)根据班主任工作内容简述后进生的教育。
【参考答案】:
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要做到:①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③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④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⑤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3.(简答题)简述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势对于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功能固着只具有消极作用。功能固着也可以看成一种定势,因此,定势不等同于功能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