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大草堂写景散文
工作之余,见缝插针,一个人打的去了杜甫草堂。因为一直惦记,因为怕不去会后悔,因为,它是文人心中的圣地。
在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次年春,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在这里,他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多首。
杜甫草堂有正门,南门和北门,那车师傅把我带到了北门。下车买了票,可这票上的箭头是倒着游的,顿觉无处下脚,一个人不知往哪去。就左三圏右三圈地绕到了正门重来。只感觉这地盘比我想象的要大,足有二百多亩,呵呵,杜甫他若在当时住得起这偌大的'地块,那就不是草堂和茅屋了,他也准是大地主“刘文彩”一个!
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的第十七子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隶书对联,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位置。门前就横着一条河,叫浣花溪,想想就有多美的名字!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诗景中就是写这条大河,想见当时是多么地繁华。
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形成了一条中轴线。步入正门,整个庭园绿树成荫,碧水萦回,一派自然清幽。
大廨厅中的杜甫塑像,瘦骨伶仃,造型夸张写意。现今任何一个以瘦为美的苗条女也自愧弗如。让人不由想起他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传说老杜自己,也正是因为饥困交迫而死的。这样一个人,连自己都漂泊无依,穷愁潦倒,却还一个劲地关心民生,关心人类,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胸襟,这精神,正是诗人的尊贵和崇高之处,这才是让我们历代感叹的地方。
我想,这杜甫草堂还应纪念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就是杜甫的妻子杨氏。更何况,她也一起和诗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一生漂泊,一世清贫,她该抱怨了吧?她该后悔嫁给一个诗人了吧?她没有。在杜子的诗文中,“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百忧集行》);“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进艇》);“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羌村三首》之一);“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完全是一个对苦难感同身受,对诗人同喜同忧,无怨无悔,不离不弃的淑女贤妇形象!“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你是天,你是月,你是星辰,你是美丽如花,你是世间最灿烂的光芒!或许,一句诗篇就会将你打动,一个微笑,就会让你风雨与共,付出一生。而千年以后的我依然敬重你,为这世间亘古流传的大爱!
大廨东西两壁还高挂一副清代书家顾复初的名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在草堂南门也挂有这幅长联,是郭沫若夫人于立群所书,写得古朴厚重,沉稳大气。如今,多少诗客盈门过往,独先生长留天地间矣!
诗史堂中央,安放着另一尊杜甫半身铜像。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着千秋。”左边墙上悬挂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两位都是四川老乡,一文一武,人间龙凤。
出诗史堂,一条小溪横穿而过。柴门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今人诰补书的一副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上联“万丈光芒”,出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而“信有文章惊海内”与下联“犹劳车马驻江干”,则是杜甫《宾至》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两句。我,就是因了这幅磅礴大气而动人心魄的对联,千里艳慕而来的,只是感觉这幅对联应该大书特书地高挂在正门,而不是现在这过道的柴门,或许也正因了这柴门,才有惊天动地的文章罢!
过工部祠、水竹居和少陵碑亭,见之于茅屋故居。此茅屋早非杜甫之茅屋,几度兴废,这四五间的小草房,姑且让人感怀凭吊一下罢了。四围竹坞无尘,碧草青青,游鱼在塘中自乐也。杜先生真若住此,门槛踏破,日日被人相扰,还写得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绝世文章吗?
真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