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过的生活,就是你最想要的生活散文随笔

黄飞

你正在过的生活,就是你最想要的生活散文随笔

  这是一个沉重悲伤的故事,如果它算个故事的话。

  有一个女读者,年纪比我大,说喜欢我的书,想跟我做个忘年交。

  我恭敬从命。

  她人很好,每次跟我聊微信都很小心,怕打扰我。其实我觉得她比我忙,因为她要带两个孙子。

  有一天,她忽然在微信上跟我说,她想写东西。我很开心,双手双脚赞成。我一直有个小心思,“写作是每个人的功课”。一个人只要是个活人,就应该写。

  她说:谢谢你的鼓励,我从年轻就爱写,由于生活所迫,也没写出啥东西。说确切点,就是自己的生活圈子太小,没有好的素材。现在刚有好转,又带孙子。现在这个小的才一岁,正是难带的时候。

  她说:我打算写自传,让你见笑了。我只是想圆梦。

  我说:不急啊,过了这两年,孙子大了,你就可以写啦。——我们都要活120岁的,不在乎这一两年。以后有的是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那天她11点过才回我微信。说:“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刚刚才把孙子孙女哄睡着,现在才是属于我的时间。我看像我这样睡眠不足,连60岁都活不到。不过我也没啥遗憾的,因为我认识了你们。谢谢你给我说这些宽心话。”

  这样的话让我心痛。

  我忍不住跟她说:你没有义务带孙子啊。你养大了你的儿子,已经尽到责任了,再下一代不是你的义务。你的时间是你的,不是你儿子孙子的。

  你喜欢孙子,没问题,愿意照顾他们,也很好,但是有个度吖。——你应该先满足你自己,再满足孙子。

  她回复我:谢谢安慰。

  我笑了,我跟她说,我这可不是安慰,我说的是事实。

  你为什么就一定要带孙子呢?毫无道理。

  把孩子还给他的父母。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儿。

  你小儿子是明事理的人,我相信未来他的孩子就不会让你带。

  她说:“带孙子不是我的选择,是强加的。我就是心太软,总认为他们在爬坡,所以就接受了。”

  你心再软,也要给自己一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间啊。带孩子到了看你儿子写的书都没时间的程度,你实在承担太多了。

  “是啊”。她说。

  我跟她说:你不用告诉自己,你没有选择,其实,你有。

  我心里说:“说句刻薄话,如果不是你自己同意,谁能强加给你呢?”

  她说:“看到你说的话,我已泣不成声。我为他们想,可她并没有考虑我的感受,我把全家的活都包了,她不仅不领情,整天拉着个脸,还稍微不顺心就摔东西、打孩子、骂我儿子。我为了给家中营造一个好气氛,只好委曲求全。”

  我惊得目瞪口呆。这个“她”是谁?儿媳?

  定定神,我说:这样的情况,我想你一定试过更努力、付出更多,但是我猜,此路不通。

  我说:给你三句话,你最好能记得。

  (客官,拜托你留意,这三句话,我经常讲给边界不清、委屈自己的人听。出自一本杰出的'讲边界的书《过犹不及》。)

  1、替他人承担责任是没有用的。

  2、你试着更努力是没有用的。

  3、你(因为恐惧而选择)表现得更友善是没有用的。

  结论:为了怕/担心得罪人而迁就他人,并不能取悦对方,反而使情况变本加厉。

  她答:“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就是克制不了自己,我小儿子都说她抓住了我的软肋,知道我心疼儿子,喜欢温馨。”

  然后开始跟我描述,她自己的女儿多么好,家教多好,多孝顺老人。跟“她”完全不同。

  看她如此反应,我就知道,我刚才的话白说了,她听不进。

  我很不厚道地笑了,说了一句:“你们是完美的加害人和被害人,配合得很好啊。”

  第二天一早,我正好微信上看到一个边界不清的家庭故事,我就发给她了。她回复说:“我就生活在这种困扰中。我以前把全家人的衣服,包括她的袜子内衣都洗了。她变本加厉……”

  这种困扰有一种熟悉的味道。让我想起《过犹不及》里另一段话:

  “一味顺从的人让自己挑负了太多的责任,不是出自他们自己的选择,而是来自内心的恐惧。怕伤害别人的感情、怕被人遗弃、怕别人生气、怕内疚……”。

  她是个典型。

  圣经告诉我们:不要作难,不要勉强。

  在顺从他人、为他人付出的时候,我们希望你是乐意的和心甘情愿的,而不是外在顺从内心

  隐忍、内心纠结困扰、忿忿不平。

  没有界线的人不懂说“不”,他们不知道怎么拒绝别人施加的压力、控制和不合理的要求。

  他们总觉得一旦说“不”,彼此的关系就被破坏了。他们很恐惧。

  我知道我帮不了她。理解那三句话是需要力量的。恐惧的人没有这种力量。

  “帮助的目的是让人不需要帮助,而不是产生依赖。”我无意做她的垃圾桶,所以,感觉我们言尽于此。

  那天我最后又尝试了一次跟她说:带孙子不是你的责任,你承担得太多。她没有再说什么。

  这些对话是一个多月前的事了。这两天,写这篇文章时,我问了她两次“近况如何?”,没有回复。

  我理解她所有的选择。

  人是软弱的动物。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很多矛盾的部分在喧嚣叫嚷、拼命表现自己。“要不要跟她分手?”、“要不要跟他结婚?”、“要不要现在辞职?”……你的本能和你的理智、你的意识&你的潜意识、你的本我&你的超我、你的长期欲望和短期冲动,乃至你的儿童自我、成人自我和父母自我……它们总是在你的内心奔突汹涌、争夺控制。

  我们无法对每部分的冲动负责,我们只能为最终的妥协负责,对我们最后的选择负责,对我们最终呈现出来的状态负责。

  我们都可能会做自己痛恨的事。

  行文至此,想起某个浙大心理学硕士告诉我的一句话:“每个人正在过的生活,就是他最想过的生活。”

  我释然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委屈/牺牲就是她真正想要的。不必要再劝她,也不必要建议她改变。她选择、她维护的,就是她内心深处最想要的。无论她如何抱怨、如何倾述。

  是的,在我们可以选择的范围之内,你最后所做的选择,就是你最想要的。那是你内心最强大的部分、你最在乎的东西作用的结果。

  故事到此结束。如果它能算一个故事的话。

  我希望你记得:

  在面对侵略性的关系时,你:

  1、替他人承担责任是没有用的。

  2、你试着更努力是没有用的。

  3、你(因为恐惧而选择)表现得友善是没有用的。

  为了怕担心得罪人而且迁就他人,并不能取悦对方,反而使情况变本加厉。

  还有,别忘了:你正在过的生活,就是你最想要的生活。